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30个字。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教师寄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3.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解题 参照注释⑴明确:邹忌是齐国人名。讽:是讽谏的意思,即用暗示、比喻之类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是接受、采纳。谏是臣子向国君提建议。全题合起来就是邹忌委婉地规劝齐王采纳臣民的意见。
  3、读准字音。
  昳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朝于齐间进
  4. 实词: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的确,确实)④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⑤时时而间进(间:间或,断断续续地)⑥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⑦期年之后(期:满一年)⑧能谤讥于市朝(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微言讽刺)(注:讽:微言劝谏)
  3. 虚词:
  “于”
  ①欲有求于我也(于:介词,对)②皆以美于徐公(于:介词,比)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于:介词,在)④皆朝于齐(于:到)
  “而”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而:连词,并且)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而:表顺接连词,于是)③时时而间进(而:连词,表修饰)
  4. 词类活用:
  ①名动:朝服衣冠(服:穿戴)②名状:朝服衣冠(朝:早晨)暮寝而思之(暮:夜晚)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
  ③使动: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④意动:吾妻之美我者(美:认为…美)
  5. 古今异义:
  地方:[今] 部分、区域、本地,跟“中央”相对的行政区划。
  [古] 两个单音词。地。土地,国土。方,方圆,纵横。
  6. 特殊句式:
  省略句:
  ①与(之)坐谈(省宾语)②问之(于)客曰(省介词“于”)
  判断句: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状语后置:皆朝于齐(应为“皆于齐朝”)
  被动句:王之蔽甚矣。
  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应为“忌不信自”)
  固定格式:孰与…”和“与…孰”疑问句经常用来比较人物的高下或事情的得失,成选择疑问句中的一种,介词“与”的宾语是用来作比较对象,句末的形容词则是比较的标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