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议论文专项阅读
第二讲 判定议论文的论据
考纲要点
  中考中对议论文论据的考查一般有辨识论据的种类、阐述论据的作用,选用适当的论据等方式。论据与论点之间有着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分析为何要用某种论据,可以用删除、替换的方法考虑它与中心的关联,也可用改写的方法体会原论据的优势。
重点及注意点
  1.关于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事实和道理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作为论据的事实,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和史实及统计数字等。作论据的事实必须准确无误,每个情节、每个数字都不允许浮夸,否则,论点就站不住脚;作论据的事实不能是个别现象,而是要能够反映事实的本质,必须有代表性,否则,论点就缺乏说服力。例如《谈骨气》一文,为了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的观点,先后列举了文天祥宁死不投降的史实、将要饿死的穷人不吃嗟来之食的传说和民主战士闻一多拍案而起,宁可倒下,不愿屈服的典型事例作为论据,使文章说理充实有力。
  在议论文中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阅读道理论据,应该能够从作者提供的道理中联系相应的事实,并以此来检验这些道理是不是能够证明论点。
  2.如何判定论据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实和道理论据。有代表性的确凿事实、史实、统计数宇等属于事实论据;革命导师和其他著名人士的正确言论、科学原理、名言警句等都属于道理论据。在段落之间要能找出论据并能判定出其类型是议论文阅读考查的重要能力。
  3.运用论据的注意点
  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的时候,不能只堆砌事实,形成论点加例子的格式,应该在叙述事例之后,对事例加以分析,揭示这个事例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间的内在联系,以理服人。在使用道理进行论证的时候,不可空发议论.要注意联系实际。
例题与练习
例1 (2000年海南中考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一位获得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一等奖的同学在介绍学习经验时说:“重要的是,我认识到交流思想大有益处。”他的话,引起了(y”)会者的共鸣。
  ②中国自古便有“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的说法,足见我们的先人早已认识到交流思想很有益处。英国大文豪萧伯纳也说过:“倘若你手中有一个苹果,我手中也有一个,彼此交换一下。那么你我手中仍有一个苹果。但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每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萧伯纳的这段话,同样充分表明了交流思想的重要作用。
  ③思想的互相交流还能开阔视野,严密思路,增进友谊,提高修养。历史上不少中外名人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唐朝的张籍在《祭退之》一诗中,就说到他与韩愈经常在一起“披穷古今事,事事相酌量”。他们事事互相交流,不仅提高了写作技巧,开阔了作品意境,而且成了莫逆之交。在科学史上也有一段水火相容的佳话。德国化学家维勒和李希比性格A,人们说维勒是“一盆冷水”,而李希比却是“一团烈火”,然而共同的志向使他们密切合作,相互磋商,一同成为有机化学的创始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变幻不定的国际政治舞台上,举措得当,为国争光,赢得各国政治家和人民的赞誉,那更是与他善于和别人交流思想分不开的。
  ④互相交流思想,对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探求科学知识,互相讨论交流人性意义,不仅能增长知识、增进友谊,而且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从发展角度来看,现代社会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浩若烟海,而目前我们中学所学的,还只是前人巴掌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的认识方法,只有及早养成乐于和善于交流思想的思维习惯及行为方式,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合格的跨世纪新人。
  ⑤不断交流思想,使自己博采众长而臻于完善。这对每个人及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应当是大有( bŒ)益的。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①他的话,引起了(y”)              会者的共鸣。
   ②这对每个人及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应当是大有(bŒ)              益的。
  (2)第③段中“A”处应当填写的成语是                。
  (3)第③段中选用中外名人作为          论据,作。者分别从         、          和政治三个领域选取代表人物来证明           的重要性,第④段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
  (4)第④段中“乐于”和“善于”语序能否互换?为什么?

  (5)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20个字)。

(点拨) 第(3)题考查对所有论据的判定,这只要考虑它的内容是摆事实,还是讲道理即可判定。
(解析) 第(1)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y”)与;(bŒ)裨。  第(2)题中需联系下文,下文中人们说维勒是“一盆冷水”,而辛希比却是“一团烈火”。二人性格迥然不同,此处可填“截然不同”或相类似的成语即可。  第(3)题,第③段中选中外名人作为事实论据,作者分别从文学(唐朝的张籍和韩愈互相交流)、科学(德国化学家维勒和李希比密切合作、相互磋商)和政治(周总理善于和别人交流思想)三个领域选取代表人物来证明交流思想的重要性;第④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  第(4)题,不能互换。一是因为“乐于”和“善于”是按照逻辑顺序安排的;二是因为互换之后与中心语就不照应了:  第(5)题考查学生概括丈章中心论点的能力。中心论点必须是文章鲜明的观点或主张。通览全篇,文章开篇就写一位获奖同学的学习经验:“重要的是.我认识到交流思想大有益处”。②③段通过讲道理、摆事实的论证方法来说明交流思想的重要性,第④段中心句是“互相史流思想,对对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第⑤段强调不断交流思想能完善自己。综合分析此篇文章,读者对象应定位于广大中学生,讲的内容是强调交流思想的重要性。因此可用④段中心句来概括:互相交流思想。对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答案) (1)①与 ②裨 (2)截然不同(意思对即可) (3)事实 文学 科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