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30个字。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在信中,作者用生动而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带的富春江山水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之情。现存为节文。
  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代的文学家、史学家。出身寒贱,自幼好学且有才华。所作诗文,清拔而有古气,颇为时人所赞赏,亦深得梁武帝萧衍的喜欢。遂延入朝。虽然吴均的诗文华美,风靡当世,但其为人耿直,又私下撰写《齐春秋》,获罪于帝,旋罢官。随复起用,撰写《通史》,未成而卒。
  吴均久涉官场,深知其中劣风,心厌久之,怀出世之意,当为常理。从《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也可窥其一二。
  本文的形式上是六朝所盛的“骈文”(也称“四六文”),骈文讲究对仗、韵律、藻饰,后畸形发展,文而无质,故佳品不多。如本篇者,实罕不多见。
  因此,教学中,以为侧重点应放在:
  1、朗读教学,以读促悟,在读的过程中去感受本文的的“文质兼备”;熟读成诵,整篇积累,为今后的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与作者的文本对话中知时知人知文,感悟作者的真性情及其所好所恶。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
  3、对本文所涉及的古汉语的相关知识进行积累。
  学生分析:
  本文出现在九年级的上学期。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应该不陌生,并应该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知识。即便掌握得不是十分好,相对于本文的内容以及课标的要求,完成上述的内容,也不应该很困难。
  达标措施:
  教师努力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逐步去感知、感悟,最后达成积累的目标。
  以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为主,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拔。
  课时安排:教学参考中建议1.5课时,对于我们的学生可能不会很好地完成。因此,授课前一定要强调学生的预习。
  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本文出现的生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个别词语的特殊用法,以及本文的重点句子。背诵全文(落实到默写)。
  2、根据注释、工具书或教师的点拔,较好地直译本文。
  3、能力:通过个性化的朗读,悉习揣摩作者借助文本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自读感悟   合作交流   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爱国精神,熏陶高尚情操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修改化的朗读,悉习揣摩作者借助文本表达的情感。
  自读感悟   合作交流   问题探究
  难点:同重点
  三、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我们常常这样地赞美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锦绣河山;自古以来,有多少画家,用他们的画笔描绘着我们的祖国;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诗篇歌颂着我们的祖国。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诗人和文学家笔下的祖国山河:
  请用你积累的诗文原句来回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