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追寻人类起源》教案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自古以来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认识发展过程,懂得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2.了解我国考古工作者的杰出贡献和旧中国曾经蒙受的文化掠夺;
3.了解古人丰富的想像力和古代神话永恒的魅力;
4.培养关注科学动态的兴趣;
5.继续学习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搜集资料的方法、引用资料的方法,以及注明资料出处的格式;
6.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浏览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7.学习用不同的口气讲述不同的内容,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要绘声绘色,引人入胜,讲述科学知识, 要讲究语言的科学性和条理性;
8.培养想像能力,学习想像作文;
9.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师准备
1.准备“一桶水”:根据此次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自己要以浓厚的兴趣,去追寻人类起源,要锐意搜集资料,储备足够的知识,同时记录自己学习的过程和心得体会,做到有足够本钱去指导学生活动。
2.拟定“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活动进度表。
3.开列书目和网址。
4.提供稀缺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等等。
5.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文件袋。
6.做好教案。
三、活动指导
(一)活动前的动员和指导
1.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示例
《女娲造人》和《伊甸园里》两则神话故事,一则出自中国,一则出自西方,从两则神话中,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但是两则故事也有许多共同点。第一,两则神话都认为人类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无论东方西方,古人早都思考人类起源问题。第二,两则神话都认为人类是被创造出来的,都有创造人的神,不过一则设想为女娲,一则设想为上帝罢了。第三,制造人的材料都设想为泥土,大地是人类的母亲。第四,人的形象都是按照创造者自身的形象设计的。第五,两则神话又都说到人类为什么有男女性的差别。
在完全隔绝的状态下,东西方的想像竟有这么多相似点,这是非常有趣的。那时是人类童年时代,那种认识真是天真幼稚得可以,但是古人是很富有想像力的。如果把神话当作科学,像牛津的那个主教塞缪尔•威尔伯福斯那样,那就成为科学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如果把神话当作艺术,当作原始的文学艺术,那么古人的想像就具有永久的魅力。
关于人类起源,直到19世纪才走上科学的道路,达尔文的进化论,是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之一。但是,科学的探索没有止步。各种报刊不时报道古人类研究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2001年7月30日《北京晚报》就有一则科教新闻。
人类到底多大了
专家今日说:新证据可能把人类起源提前160万年
本报讯(记者王学锋)生活在440万年前的地猿始祖种高居“人类始祖”宝座已经7年之久,现在,它的地位开始动摇,中科院院士、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吴新智今天向记者介绍,最近的考古发现将使人类祖先的生活时间向前延长至五六百万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