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暑期新课程培训时做过交流发言,操作性强,有示范性,相关文字材料约9940字。
2011年高中语文教师新课程培训
必修①写作专题“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设想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新课程中关于写作的话题,今天我发言的内容是必修一第一个写作专题——“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教学设想。这个教学设想是我和我校研培处王泽军主任共同完成的一个课题,因此非常感谢他的大力帮助,更感谢司老师对我的督促和信任。对于新课程我还在不断的摸索中艰难前行,因此发言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主要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设想这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想法。
一、学情分析
首先是学情方面。不同学段的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应该是不一样的,高一新生已对记人叙事的常用写作方法有所了解:比如描写人物的方法、展开故事的顺序、场面描写等等。高中生的作文应该不只是在这些方面见其优秀,而是看他能不能在记叙中融入“情”“意”,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和深刻性。我们来看看小学、初中、高中三个不同学段的学生例文。
(例见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作文各一篇。)
小结:
小学作文:重语言表达,轻思想情感;
初中作文:同样重语言表达,追求“文气”,故作文雅,有哗众取宠之嫌,重情节曲折,轻表情达意。
高中作文:我们的高中生能够写出这样情真意切的文章实在不多。
大多数高中生的作文共同弊病是:缺少思想,缺乏思考。有文采,有学识,有哲理的“三美作文”的背后是“三无”:没有自我,没有真情,没有思想。这与新课标的课程理念是相背离的,新课程理念中的关键词,诸如“语文素养”“育人功能”“个性”“应用”“审美”等无不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方向应该是指向学生的心灵,指向学生的真心真情。
写作主体从观察到体验到思考到创造,这样一种思维的能力以及他从人事到情感到内蕴到外化的的表现能力,这些是比较难教的,因而出现了模式化应试写作指导:例如“屈原向我们走来”。这句话你随便什么作文都可以套。怎么套?比如说“山的稳重,水的灵动”,它第一句话就是“屈原向我们走来”,接下来写他的爱国之情像山一样稳重,然后稍加描述和阐释;他的文思像水一样灵动。然后也稍加描述和阐释,这是 2006 年的江苏卷。第二年还是江苏卷,考的是“凤头,猪肚和豹尾与人生”,“屈原向我们走来”同样能够套进去。“帝高阳之苗裔兮”这是屈原的人生的凤头;屈原举身赴汩罗江,他划出了人生的豹尾——一路写来,拿同一个材料以不变应万变。这种程式化的文章没有什么真情实感。
那么我们不得不思考了,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突破口到底在哪里?个人认为,当然是在立意!接下来我想谈谈教材。
二、教材分析
必修一的第一个专题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关于写什么”的写作指导。写什么?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但是,这里却包含了三个问题:一个是选材的问题,要选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如果说学生找不出这样的人和事,那便是第二个问题,即我们要静下心来去认真地观照自己的生活,要有一颗敏感的心灵;如果说学生也曾经有过这样的人和事,只是写不出来,那便是第三个问题,即立意的问题, “三流的文章,它是文字的化装;二流的文章,它是一种精神的化装;而一流的文章,它才是一种真正的生命的化装”。有了好的立意,文章才会有生命。下面就这个写作专题我谈谈自己的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