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390个字。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
编者朱建发
第六单元
探究目标
[重点] 1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掌握重要的实、虚词用法。
2 读懂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了解史传文学的有关常识。
[难点]1 积累文言词语和名词佳句,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2 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进一步加强诗词鉴赏能力;领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关于史传文学司马迁的《史记》是传记文学,对中国后世小说、戏剧创作有明显影响,其中历史人物传记的表现手法,对形成中国小说的民族风格起着积极的作用。
21. 陈涉世家
探究指导
一、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阳夏(jiǎ) 辍耕(chuò) 怅恨(chàng) 嗟乎(jiē)鸿鹄(hú) 闾左( lǚ ) 戍適(zhé) 罾(zēng)烹食(pēng) 间令(jiàn) 篝火(gōu) 忿恚(huì)笞(chī) 毋(wú) 袒右(tǎn) 蕲(qí)徇(xún) 柘(zhè)
谯(qiáo) 弗胜(fú) 车乘(shèng) 社稷(jì)长吏(zhǎng) 铚(zhì)
二、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人。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创作。
三、课文注释及译文、分析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
(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
陈涉太息曰:“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胜长叹一声,说:“唉! 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临时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
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
都被编入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恰巧碰上天降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
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
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
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
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谏始皇的
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
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
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
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
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走了。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
22.唐雎不辱使命
探究指导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唐雎(jū) 弗敢(fú) 怫然(fú) 徒跣(xiǎn)以头抢地(qiāng) 谕(yù)
韩傀(guī) 休祲(jìn) 缟素(gǎo)色挠(náo) 熠熠生辉(yì)
二、作者简介刘向(公元前79~前8;一说公元前77~前6),西汉学者、文学家。刘向的散文叙事简约,论理畅达,从容不迫,在舒缓平易中显深沉恳切的感情。
三、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四、文章主旨文章通过记叙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进行外交斗争的经过,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文章也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
五、课文注释及译文、分析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即使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这一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