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630字。
归田园居 (其一)》教案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具] 录音机
[教学方法] 诵读式、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时数] 1~1.5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诗歌《归园田居》(板书标题、作者)。对于陶渊明,同学们应该不陌生了,在初中的时候,就学过他的散文…(生答《桃花源记》)。桃花源,是作者虚构出来的理想世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民善良淳朴,安居乐业。外国人把理想世界称为“乌托邦”,中国人则称为“桃花源”,指的都是无法达到的理想中的美好世界。陶渊明为什么要创造出虚构的桃花源呢?这和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及个人追求有关。
陶渊明生活在什么时代?(生答:东晋)东晋时期是一个政治高压的时代,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渴望有安定的生活环境。正是如此,陶渊明才创造出理想中的桃花源,他的想法代表了那个时代很多人的愿望。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归园田居》正是陶渊明个人理想追求的写照,他的追求到底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进入这篇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
1、放朗诵带,学生默读;
2、学生齐读,正音。
韵 yuǜ 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羁 jī 拘束
拙 zhuō 一声①笨:手笨、勤能补拙 ②谦辞:称自己的文章、见解:拙见
荫 yīn 四声 没有日光,又凉又潮湿;
暧 ài 日光昏暗,模糊;
颠 diān 高而直立的东西的顶;
樊 fán 篱笆 樊笼指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境地;
三、细读讲解
1、诗题解读
这首诗的题目是“归园田居”,作者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归”的意思是返回,作者从哪里返回?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答案。
(板书)
从何而归?为何而归?
归
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尘网、樊笼)
(2)为何而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3)归向何处?(归向园田)
(4)归去如何?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词语。(无尘染/有余闲/久/复——自由、安逸、喜悦)
2、分段并概括大意
(1)前六句,作者回忆过去做官的经历和归隐田园的原因;
前两句开门见山,点出作者的爱好和追求。作者是热爱自然生活的,厌恶官场的世俗生活,无奈“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一个“误”字写出了诗人的悔恨和沧桑,“尘网”,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羁鸟”和“池鱼”用了比兴的手法,写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中间十句,描绘了田园风光和山村生活图景;
A、守拙:本义是“笨”,也作谦词,这里取其引申义,即原始的,本真的。“守”是“坚持”的意思,“守拙”一方面是自谦,另一方面,表示自己安守本分,反对虚伪技巧,向往归真返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