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610字。

  课   题 课   型 课 时 讲 学 时 间 班 级 姓 名
  陈情表 新   授 4课时 2011年9月  
  高明区纪念中学高二级语文科学案 执笔:高勇  审核:备课组 备课组长签名:   高勇
  【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学习重点】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和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设想】1.本文的主旨,是向皇帝申诉自己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境况,申诉暂时不能应召为官的苦衷。因而申诉什么、如何申诉就成了文章的重点。本文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令人读之怅然。教学中要把握这个写作特点,加强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心绪、感受、愿望等。另外,本文说理逻辑性很强,可通过理清文章的思路来进行体会,并注意文章前后内容的照应,注意整体把握,读出层次,读出感情。最后落实到文本来看“孝”字,联系现实谈“孝”字,吸纳文中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2.教学方法: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和练习;3. 4课时
  【课前预习】
  1、文学知识
  《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文章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详尽而委曲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由衰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的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即太子侍从官)。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
  [表]——是古代臣子陈述己见的奏章。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是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
  2、预习疏通(对照注释,自由诵读全文)
  (1)、下列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臣以险衅(xìn)       夙遭闵(mǐn)凶  终鲜(xiǎn)兄弟  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贱       责臣逋(bǔ)慢   犹蒙衿(jīn)育    宠命优渥(wò)
  C、岂敢盘桓(huán)      有所希冀(yì)   日薄(bó)西山   除臣洗(xiǎn)马
  D、逮(dǎi)奉圣朝       过蒙拔擢(zhuó)  门衰祚(zuò)薄    更(gēng)相为命
  分析:B责臣逋(bū)慢, C有所希冀(jì),D逮(dài)奉圣朝。
  (2)通假字
  (1)夙遭闵凶    (通“悯”,怜悯)    (2)零丁孤苦    (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    (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    (通“又”)
  (3)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东宫”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
  C、“孝廉”是指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