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70字。
《湘夫人》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板书、作业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十部分。
一、 教材分析
《湘夫人》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一篇自主赏析课文。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所包含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湘夫人》是距今两千多年的屈原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创作而成,时代久远,语言晦涩,学生在字词句的理解上难免会有很大难度,因此在进行赏析前首先要解决对文本的理解问题。另外,本文感情基调幽怨、哀婉,不适宜采取齐读的方式,可反复自由朗读体会。文章虽晦涩难懂,但其中所表达的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却是古今相通的。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情感。另一方面要发掘经典传统诗文里积极的文化内涵,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和教育,比如,执着地追求人生目标,即使屡遭挫折也不轻言放弃等。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必修二第二单元中已学过屈原的《离骚》,对于作者的生平、精神及创作风格已了然于胸,自读时的畏难心理会相对减弱些。
2、必修三、四中已学过通过分析意象及景物特点把握作品情感的方法,可作为合作探究时的理论依据。
3、部分学生出于缺乏自信等原因不愿主动发言,而采取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群策群力,思考问题会更全面,发表见解时自然底气十足。
三、设计理念
1、诗歌教学应重视诵读,“读”是对诗歌的第一步感知,它可以让学生粗浅地感知诗歌意境、作品情感等方面的轮廓,虽是模糊、朦胧,却为诗歌的深层鉴赏奠定了基础,导明了方向。
2、由浅入深,一点突破。《湘夫人》瑰丽飘渺,浪漫神秘,引得后世人纷纷猜测,本课时准备由“我是谁”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想象探讨,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从不同层面解读诗歌,以期打开学生视野,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诵全诗,疏通诗歌大意。
2、通过分析意象和景物特点,把握作品情感。
3、通过不同视角的抉择、探究,懂得诗歌解读的多重性。
过程与方法
4、通过学生自读,教师答疑的方式理解文本,以师生对话,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情感、理解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学习执着追求人生目标,虽屡遭打击也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五、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诵读法 合作探究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