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现代人格教育与作文教学的研究
一、 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现代教育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为有效地培养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标准型知识人才,受教育者由“人”变成“非人”,成为一种“容器”,一种等待加工的“产品”,被当作“产品”来生产;应试教育的大行其道,又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丧失了自主意识,沦为考试的奴隶,甚至让某些学生的个性泯灭,人格严重失范。“属人的教育”变成了“人属的教育”,教育的人文意义严重丧失。在语文教学的作文教学领域,尽管当前的改革千帆竟逐,百花竟艳,然而,由于我们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的谨严的影响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惯性影响,使我们仍然滑入了另一种程式化、模式化、标准化的作文范式,从而忽视了对人的本体性的理性认识,作文教学领域仍是山重水复,春光不现,致使作文教学陷入了“以文为本”的误区。作文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的任务,就应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人格入手。它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学生现代化语文的写作能力,以及在写作训练过程中提高认识、训练思维、陶治情操、净化情感的责任,是培养学生人格品质、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园地和渠道。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语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复归的今天,有必要提出这样一个命题:要充分重视作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二、 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现代语文教育在重视语文能力开发的同时,注意人的发展,防止语文教育的失衡和异化,这是世界语文教育改革的共同课题,也是整个世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如日本的高中语文课本在其教科书的介绍中说:这本书要教给学生如何生活,通过国语的学习了解人生的真谛,使自己充分体会到人生的丰富,以便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活下去。美国的语文教育也很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格陶冶。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在社会生活、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学校要培养出精神丰富、道德纯洁、体魄健全的新人,教学工作必须有重大转变,他认为语文学科和别的学科教学一样,不仅要使儿童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技能、技巧,而且要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虽然国内外都顺应这一趋势也在积极地朝这个方向实践,但涉及到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这一分支对人格教育的贯彻和落实还处于总体方针的统领之下,还没有具体细致地落实到两者的结合研究中,相对而言理论研究较匮乏,因此这一领域还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处女地,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人格的概念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定义,教育界与心理学界对“人格”的界定比较一致,定义种类虽多,但一般认为所谓人格是个人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这些心理特征包括个人有能力、气质、兴趣,爱好倾向等,它们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逐渐形成。巩固的。所谓健康人格,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研究结果。现代人格心理学家,美国的G·W·奥尔波特概括了健康人格的六个方面的特征:①自我广泛的能力,具有极广的活动范围;②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③情绪上有安全感,自我认可;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