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模拟试题及创新构思点拨
408300 重庆市第一中学 邹仁波
[题目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阅读并不局限于书本,更在生活中。有时也应该阅读山、阅读水、阅读花、阅读树、阅读清晨、阅读黄昏……有时也应该阅读政治、阅读经济、阅读文化、阅读亲情、阅读友情,甚至阅读一只鸟、阅读一个人……
请以“阅读”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
[同窗构思精选]
同学甲:以《“铿锵玫瑰”评》为题目,紧扣“阅读”这一话题写一则评论,针对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在第四次女足锦标赛惨遭淘汰的事实加以评说,充分肯定队员们的顽强拼搏精神,对一些悲观论调加以批驳。最后提出几点建议。结尾是这样的: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更新技术打发,我相信,不久的将来,“铿锵玫瑰”依然绽放。
同学乙:以《人杰乎?鬼雄乎?》为主标题,以“三首评说项羽诗对比赏析“为副标题,写一篇阅读赏析文章,结合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乌江亭》、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三首评说项羽的诗篇对比赏析,联系《项羽本纪》中的史实加以评析,客观公正地评价项羽。(对人物的评析不以个人的好恶而论之,忠实于文本。)
同学丙:以《母亲——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为题目写一篇抒情散文,叙写十几年来,“我”在成长过程中对“母爱”的理解,撷取生活中的几个特写镜头歌颂母爱的伟大,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礼赞。同时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增添文采。如:“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没有无私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谚语)……
同学丁:以《生命的解读》为题目写一篇寓理于事的记叙文,记叙一棵老树被闪电削去了大部分树干,还留下了许多人为的伤痕。但在第二年春天,这棵老树居然奇迹般地抽出了几丝新芽,柔弱而又坚定地挺立在那里。由此悟出这样一个哲理:在逆境中,永不放弃对希望的渴求,并为之奋斗着,生命就会绽放出奇迹。
[教师思路点拨]
话题中的“阅读”,其实就是自己内心对事物的理解和审视,其对象可以是世上的万事万物,文章中只要能写出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就行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阅读”只理解为对某本书籍的理解,这样,视野和创造力的发挥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遇到过许多难忘的小事,如蚂蚁的搬家,春蚕的织网,小鸡的觅食……请认真回忆一下,一定能从它们身上“阅读”出有价值的东西来。
“阅读”其实就是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写出自己对罗丹的《思想者》、凡高的《向日葵》,以及断臂的维纳斯等艺术珍品的“阅读”和鉴赏。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
[题目二]
“渴望”是指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急切地想要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的心理行为。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其心中的渴望必定有别。缺少温暖的人,渴望关怀;处于嘈杂的境地,渴望安宁;被人误解时,渴望理解;处于风沙扬尘,渴望绿色……
同学们的内心也充满了“渴望”,请以“渴望”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或记叙经历,或抒发情感,或发表议论,或编述故事,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同窗构思精选]
同学甲:以《金丝雀》为题目写一首抒情诗,描写一只关在黑色笼子里的金丝雀对光明、自由、爱情、幸福的渴望,选择“忧伤的夜”、“浓浓的雾霭”、“萌芽的种子”、“残阳”等意象来表现,金丝雀的渴望其实就是人类渴望自由的一个象征。
同学乙:以《生命·渴望》为题目写一篇抒情散文,主要内容由三个排比段组成,每段开头都由“如果我是……”构成,“如果我是一株百合,哪怕我生活在悬崖峭壁上……”、“如果我是一个蜗牛,哪怕背着沉重的厚壳……”、“如果我是一滴水,哪怕小得不能再小……”通过这三个意境表达“我”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有价值的人生的渴望和追求。
同学丙:以《潘金莲的征婚启事》为题编写一则故事,写潘金莲渴望过好日子,和原配丈夫离婚后,在各大媒体上刊登征婚启事,其条件有数十条,渴望有住房、有高档轿车、有巨额存款,年龄不限,人品不管。讽刺社会生活中某些人,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丧失了人最本质的东西。
同学丁:以《我渴望与屈原神交》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写自己和屈原一起生活了几十年,曾多次劝他随波逐流,与其他贵族们打成一片,这样对自己的仕途有利,但他一意孤行,不听人劝告,最终被流放,直至投江而亡。似贬实褒,高度赞扬他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教师思路点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渴望,物质的,精神的。对物质的渴望和追求,人大都相似,从这方面着手难以写出新意。显然应该从精神方面考虑,往往是对精神方面的渴望和追求才是永恒的。如艺术家对艺术的渴望和追求,如毕加索、凡高等。
同学们对生活、对人生、对精神世界的渴望和追求是怎样的呢?你们有自己的偶像,有自己的判断,实在的也好,虚拟的也罢。总之,都代表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都可以写进文章中。不过,要考虑一下,是选择直白的形式,还是选择含蓄委婉的形式来表达,写自己或他人,抒情或议论,编写故事或报道真人真事都可以,尽可能做到新颖,切忌人云亦云。
[题目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师在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