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39张,思路清晰,有感染力,有拓展,实用性强。配套教案约3620字。

  善良
  王蒙
  【教学目标】:
  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3.培养议论文的文体意识,学习理性的思维方式。
  4.启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安排时间预习课文,排演短剧《善良归家》。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难点】: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观点,抓住其中的逻辑思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生口语训练:
  三、导入:
  1.请同学们用两分钟写出一个人最宝贵的五种品质,引出“善良”。
  2.观看短剧《善良归家》请同学们抒发感想。
  四、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1.运用议论文提炼论点的方法,找出文章的中心观点。
  【明确】:我喜欢善良,不喜欢凶恶。
  2.根据议论文基本结构,理清本文思路。
  【明确】:
  (1)提出问题(第1—4自然段):针对善良似乎过时,善良往往被看着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2)分析问题(第5—11自然段):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3)表明观点(第12自然段):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五、重点研读
  (一)研读第一部分
  1.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明确】:一是“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是否有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
  二是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体现出作者的反对态度。
  2.作者是怎样层层追问的?
  【明确】:层层追问如下:
  那些需要帮助、等待帮助的人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是恶狼?
  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不惜将一切视为恶狼,是一种什么疾病?
  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人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毒蛇和恶狼?
  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并非毒蛇恶狼的人,我们成了什么?
  (这样的层层追问是王蒙语言的一大特点,注意引导学生体会。)
  3.小结:这部分针对现实中一般人对“善良”的错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