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60个字。

  淮安市复兴中学七年级语文一体化教学案
  班级:学生姓名:主备人:周芳荣
  时间:__月__日第__节
  课题:诵读欣赏: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1.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
  2.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二、教学重点:
  了解古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赏析《蝉》这首诗
  1、第一句:垂緌饮清露
  (1)垂緌,帽带结在下巴下边的下垂部分。暗示自己的显宦身份。
  (2)清露,纯洁的露水。饮清露,暗示自己清廉的品质。
  (3)该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的手法暗示自己的显宦身份和清廉的品质。
  2、第二句:流响出疏桐
  (1)流响,指接连不断的蝉鸣声。
  (2)“疏”字写梧桐枝干高挺清拔,让人感到流响易于流传。又与末句秋风相呼应。
  (3)诗人以蝉自比,则其名声也就不同凡响。
  3、三、四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居高”的“高”有哪两层含义?
  明确: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2)三、四句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诗人笔下的“蝉”带有自况的意味。
  4、小结:
  在众多的咏蝉诗中,李商隐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也很有名。这三首诗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观察蝉的眼光、心情也就不同,因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被称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二)赏析《孤雁》这首诗
  1、首联: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一般咏物诗并不道破所咏之物,但杜甫此诗开篇就唤出“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地飞着、叫着、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这是多么执著的精神啊!
  2、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1)理解:以“谁怜”二字设问:夕日的都在云端里飞得很远了,谁会同情我这个形单影只的失群孤雁呢?
  孤雁在干什么?作者为何“怜”它?
  明确: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地飞着、叫着、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