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40个字。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教学理念:
在指导学生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引导他们善于从整体上去把握,即要抓住古文的纲。让学生准确把握古文的思想内容,接受古文传递的信息,认真体会。正如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方式。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归纳“以、而、之”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涉及的实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多哈亚运赛场上多次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敬慕感。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找学生介绍《左传》。
2、每一段各找一位学生朗读,解决注音、停顿。
3、按照提前分好的小组情况,让学生总结:虚词:通假字;特殊句式
1)实词:①晋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②辞曰:推辞③郑既知亡矣:已经④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用做动词。远:指郑国,形容词用做动词。⑤且君尝为晋军赐矣:恩惠,好处,动词活用为名词。⑥何厌之有:满足。⑦肆其西封:延伸,扩张。⑧若不阙秦:侵损,削减。⑨与郑人盟:建立同盟。
2)虚词:
A、之:寡人之过:的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话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唯君图之: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亦去之:指代郑国
B、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敢以烦执事:拿焉用亡郑以陪邻:相当于连词“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以乱易整:用
C、而:今急而求子:表承接夜缒而出:表顺接朝济而夕设版焉:表顺接
D、通假字:无能为也已:同“矣”,语气词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