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00字。
《贺新郎》教学案例
一、 案例主题
我之所以选择这一课作为展示课程,就是要向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献上崇高的敬意。光阴荏苒,岁月流逝,毛泽东已经离开我们整整三十一年了,他逐渐成为一个远去的背影。当代的中学生普遍缺少“毛泽东情结”,他们对领袖已经渐渐陌生,这是一个可悲而又可怕的现状。
语文课无论如何变革,终究还是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传承民族文化创建精神家园的责任,所谓“文以载道”是也。我意通过这节课唤醒学生日渐麻木的情感,让传统的正大光明的价值观道德观重回课堂。让语文课真正成为一片净土,让学生们在文学的殿堂中尽情地感受真善美,得到灵魂的净化和情操的陶冶。诗歌是性灵的最好载体,情真意切的诗歌是最富有感召力的文学形式。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国度,走进伟人丰富而博大的精神世界,用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为学生构筑一片明净的蓝天,这正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使命啊!
这节课的设计突出对诗歌的情感解读。教师指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品味诗歌,通过“知人论世”、“披文入情”、“联想体会”几个环节进行精品细读。首先,消除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畏难情绪,继而,将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渗透教学过程,以期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值得注意的是,对诗歌的解读,决不能脱离文本,而是要从品味语言入手,让学生充分体会遣词造句的奥妙,从而领悟“诗缘情而绮靡”的精髓。
二、 案例背景
天津二中六十周年校庆正值共和国的第五十八个生日,可以说是双喜临门。我恰逢此时进行《贺新郎》一文的教学。常言道:饮水思源。当人们尽情地享受着生活的甜美时,不应该忘记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天津二中高二八班的同学们已经在课前充分地预习了课文,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背景资料,并在十一期间观看了大型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在孩子们的内心,已经充满了对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崇高敬意。毛泽东似乎已经穿越了茫茫的时空,重新回到了同学们身边,他不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不再是一座被神化了的雕塑,而是那样地真实亲切,鲜活生动。借助这样一个良好的铺垫,在这节课上,我们师生将以另外一种方式“走近毛泽东”,解读他的诗词。
三、 案例描述
这节课是在 “激情燃烧”的状态下,实施完成的。在此,谨撷取几个片断与大家共享。
片断一
第一个教学步骤是“情境导入”。我在课前五分钟,就开始运用多媒体播放《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视频文件,营造一种浓郁的缅怀领袖的氛围。随着那亲切的音乐响起,那些熟悉的画面一一从眼前掠过,受到感动的不仅仅是学生,更有前来观摩的数百位同行。很多人的眼角湿润了,心潮澎湃,似乎重新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然后,我饱含深情地说道:“同学们,在这个金风送爽的十月,我们迎来了祖国的第五十八个生日和母校的六十周年校庆,真说的上是双喜临门。我们的校庆盛况空前,借用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一句话来讲,‘四美具,二难并’。值此良辰美景,我们尽情地收获着丰收的硕果,享受着生活的甘美。常言道:‘饮水思源’,此时此刻,我们应该想起一个人。是他,领导中国人民结束了百年的屈辱史,走向了新生;是他,在1949年登上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同学们,这个人是谁?”
同学们用洪亮的声音齐声答道:“毛主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