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10字。

  201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型和内容预测
  中国高考作文的题型和内容已经“回到原点”,话题作文时代完全终结。2012年的高考考生若要驰骋考场,夺取作文高分,必须关注现实生活,同时吃透材料作文和全命题作文。至于话题作文,完全可以不去理会。因为会写材料作文和全命题作文而不会写话题作文的学生,我教几十年书还没见过。
  2012年的高考的作文题型仍会是材料作文和全命题作文。早在2008年,全国高考就打破了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全国高考作文题19道(包括灾区题),其中材料作文7道,命题作文8道,话题作文只有4道。2009年话题作文继续淡出高考,18道高考试题中材料作文8道,命题作文7道,半命题作文2道,话题作文只有1道。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以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话题作文1道,不少人呼唤的半命题作文并没有出现。2011年全国高考共出作文题17道,其中材料作文9道,全命题作文7道,话题作文只在重庆卷保留了1道。就四川考生而言,2012年高考你不能只关注命题作文,虽然近四年都考的命题作文;你还应该关注材料作文,包括给文字材料作文和给图画材料作文,尤其要会写新材料作文。
  2012年全国高考(包括四川)作文内容还是要贴近现实生活,关注时代风云。记得2008年,全国出19道作文题(包括灾区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当年热点话题的作文题就有8道,约占总命题量的一半。笔者也曾为此欢呼过,并预言:中国高考作文命题必将进入一个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新时代,考生应该关注时代风云,挥写人事情理。现在看来,此话已经在近几年高考作文中部分验证,相信将来也还会有生命力。
  大家知道,我国从1951年到1977年高考作文题型全是命题作文,内容与当时的生活联系紧密。1951年、1958年两年,高考是由各行政大区命题;文化大革命10年,除1973年外,我国未举行高考。1977年恢复高考,但该年的高考是由各省、市、自治区自行命题,仍有不少省市的作文题直指当年热点话题,如上海的“‘知识越多越反动’吗?”,天津的“宏伟的目标鼓舞着我”,山西的“为四个现代化作贡献”,河南“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广东的“大治之年气象新”。这些作文题目,既有对错误观点的批判,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礼赞;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又有对伟人的怀念。有振兴中华的热切愿望,反映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从1978年开始,出于提高高考信度的考虑,高考作文命题出现了重大转折。
  先是命题形式的改变。高考作文由单一的命题作文,转向多种形式作文。高考命题先后出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给范围自由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这的确增加了猜题、押题的难度。尤其是材料作文,几乎让人无法猜中考题,考生们要想得高分,就只有在练好写作基本功上下功夫。但与此同时,材料作文在审题上要求高,考生对材料必须认真推敲,如不能正确把握材料内涵,就可能跑题。加之材料作文容易脱离现实,引出故作深奥的玄虚文风。于是崇尚自由,要求宽松,贴近现实之声此起彼伏,话题作文应运而生。1999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拉开了话题作文的帷幕。话题作文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要求拟题新、立意新、形式新、语言新。不但不限文体,审题的要求大大降低,内容的开放程度也令人赞赏,所写作文只要与话题有关就可以了,绝大多数考生不至于跑题,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写作才能。话题作文登上高考舞台,无疑值得喝彩。它为高考作文命题改革带来一股清新的风,后来发展为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题形式,持续了十来年。
  其次是文体形式的改变。1985年开始出现一次考两个作文的命题方式,此后便奉为定例,绝大多数时候是“一大一小式”,即小作文要求描写、叙述,大作文都是议论文;也有两个作文“同样大小式”,如1992年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和一篇议论文,都是不少于350字。这种考法,能全面考查考生运用多种文体进行写作的能力,但写作量大,考生在两个半小时内完成所有试题有些紧张,不容易写出有分量的好作文。从1999年开始,恢复了考查一篇大作文的形式,而且采用不限文体的话题作文,这种改变使考生能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最擅长的文体,用心写好一篇文章,体现出命题人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