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470字。

  古诗词鉴赏系列辅导之一
  把握古诗词的内容情感
  江苏  秦葆  万春芬
  诗歌一般借助于具体的内容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我们读诗、赏诗,首先要领悟作者在诗中的情感,这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基础,也是读诗的根本。高考考查这一方面的主要角度有:
  【命题角度01】 分析诗歌的诗眼。 
  【名题精选】
  【2010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   江   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释】: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问题:“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思路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既要思考“隔”字的表面意思:迷蒙远树阻隔一片浩渺江水。又要联系主人公情感被阻隔时怅惘失望的心境作答,一字双关。“江水”、“烟树”、“江东路”等客观自然意象,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望不见江东路”是这种惆怅情思的继续。
  【参考答案】
  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方法导引】
  怎样分析诗歌的诗眼?(1)找到诗眼。诗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以后又发展成为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怎样才能找准诗眼呢? 第一, 就一首诗而言,指某一联或某一句,它们一般是: ① 全诗的主旨所在; ② 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③ 全诗最精彩和关键的诗句,尤其是精炼的动词,形容词所在的诗句。第二、就某一联或某一句而言,诗眼一般是: ①“句中眼”,即精炼生动的一个字,多指运用了一些修辞格的字或词类活用的一个字。②对后世文学作品影响极大的一个字,尤其是点石成金的动词。(2)抓住诗眼后再结合诗句分析这诗眼所表达的思想内容。(3)最后明确诗眼在表达作者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等方面的作用。
  【新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恨      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①,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释】 ①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
  古诗词鉴赏系列指导和训练二
  把握古诗词的形象
  江苏 秦 葆   万春芬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 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文学作品的形象对诗歌来说就是意境,既倾注着诗人的审美倾向,也包孕着诗人的感情。即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极富美感的“形象”。它对叙事诗歌来说,“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说,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说,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形象。高考考查这一方面的主要角度有:
  【命题角度01】概括诗歌中诗人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特点。
  【名题精选】
  【2011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释】天经,姓叶,名 ;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思路解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分析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通过读诗,从中可见首两句描绘出一幅清雅、幽静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诗人:吟诗作赋、寻访“病”“穷”老友、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风流儒雅,纵观诗歌内容,不难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
  ……
  古诗词鉴赏系列指导和训练三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江苏  秦葆
  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特殊手法。它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特点。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高考试题中往往综合出现,很少孤立地命题。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中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全国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2009年高考6套、2010年4套、2011年仅6套没有涉及该考点。
  一、鉴赏修辞手法
  【命题角度】指出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艺术效果。
  【典题示例】(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晓至湖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㈢。
  (选自《清诗选》)
  [注]① 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答:                                                                           。
  【命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第二小题的诗句通俗易懂,设题相当开放,答案有好几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根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参考答案】从修辞角度鉴赏:此联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方法导引】鉴赏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几乎年年都涉及。在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借代、对偶、拟人、设问、反问、双关、顶真等。在做这类题目时:(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2)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怎样用了这种修辞手法。(3)此修辞手法怎样又怎样的表达效果。
  ……
  古诗词鉴赏系列指导和训练之四
  鉴赏古诗词的语言解题指导及训练
  江苏  秦葆
  诗歌鉴赏的内容共有两个大方面:1.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而在这两个方面中,鉴赏诗歌的语言是关键,因为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都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表现出来。
  高考要求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效果,并能体会诗歌的语言美,要求考生作一定程度的述评。
  高考诗歌鉴赏中鉴赏语言类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四种:
  【命题角度1】炼字分析类
  【典题示例】
  (2011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  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西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问题:第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                                                                        
  命题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富有表现力的关键字词的理解和把握,这类题目,有的要求考生找出句中用的精彩的词语,并要求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此题命题者已经指出句中的两个词语,考生只要准确地表述出这两个字所表达的意境,并须对此进行合理的分析与阐述就可。
  参考答案:“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