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630个字。

  千江有水千江月
  ——《月迹》课堂实录
  ●浙江省湖州市东风小学肖绍国/设计、执教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作者:贾平凹)。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并理解“款款地、玉玉的、银银的、痒痒的、酥酥地”等词语,积累并运用课文中的叠词,体会叠词和儿化在表达中的妙处;
  2.在感情朗读中,寻找作者童年寻月的线索,体会作者或急切、或惊喜、或甜蜜、或温暖、或惬意的心情;
  3.感受贾平凹笔下月亮是淡淡的、酥酥的、甜甜的,品味作家的心亦是淡淡的、酥酥的、甜甜的。
  教学过程:

  穿梭古今,追寻永恒的月亮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作——《月迹》。抬起你的手跟老师一起来板书写课题和作者的名字——月,床前明月,月上柳梢;迹,蛛丝马迹,了无踪迹。(板书:月迹)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这个“凹”字在这里应该念“wā”,它并不是一个多音字,贾平凹在陕西农村长大,他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写到过自己名字的来历:小时候父亲给他取名叫“平娃”,“娃娃”的“娃”,长大以后他用“娃”字的谐音“凹”字代替了,这个字在陕西方言中就念“wā”。(板书:贾平凹wā)来,让我们来齐读课题和作者的名字。预备——齐!
  生:月迹,贾平凹。
  师: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描写过月亮的踪迹,我们不妨一起先来吟诵几句。诗仙李白写到——(大屏幕出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生: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师:王维有诗云——(大屏幕出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师:张九龄写到——(大屏幕出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师:张若虚感叹到——(大屏幕出示: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师:跨越千载,明月永恒,吟诵着这些千古名句,追寻着月亮的踪迹,你发现刚才这些诗人笔下的月亮踪迹分别出现在了哪些地方?你说——
  生1:海面上。
  师:海上。你说——
  生2:江面上。
  师:那是在春江之上。还在哪儿?你说——
  生3:还在松林之间。
  师:在那松林间。还在哪儿?
  生4:天山上。
  师:好,在天山之间。那么,贾平凹笔下的月亮踪迹又会出现在哪里呢?来,放开声音,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寻找:贾平凹笔下的月亮都跑到了哪些地方去了?
  (学生自由读课文)

  摩挲语词,追寻躲闪的月亮

  师:好,同学们读得非常带劲儿,贾平凹笔下的月亮跑到了哪些地方?
  生1:竹窗帘里。
  师:竹窗帘里,然后倒映在了哪里?
  生1:镜子里。
  师:在了镜子里头,那是镜中月。(板书:镜中月)好的,请坐。
  师:还跑到了哪里?
  生2:院子里。
  师:院中月,是的。(板书:院中月)还跑到了哪里?
  生3:酒杯里。
  师:酒杯里,那是杯中月。(板书:杯中月)还在哪里?
  生4:葡萄叶儿上。
  师:还在哪里?你说。
  生5:锹刃上。
  师:在爷爷的锹刃上。还在哪里?
  生6:还在眼睛里。
  师:还在眼睛里,那是眼中月。(板书:眼中月)还在哪儿?
  生7:水里。
  师:水里,那是水中月。(板书:水中月)还有吗?
  生8:天上。
  师:在夜空中,是吗?那是空中月。(板书:空中月)好的,请坐。这就是贾平凹笔下的月亮踪迹,同一轮明月,你感觉在贾平凹的笔下和古人的感觉一样吗?
  生:不一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