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及论证方法
考纲要点
中考中关于论证方式理解的考查,一般在于识别、分析论证方式。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有二种:立论、驳论。立论的文章很常见,因此,对于论证方式的考查更多的在于驳论。 由于驳论文既可以驳论点,又可以驳论证、论据,所以,考查时会对具体的批驳方法产生疑问,要求解答。
对于论证方法的考查主要有识别论证方法、分析论证作用等方式。论证方法一般可归结为摆事实、讲道理。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就是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 因此解题时要扣住中心论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重点及注意点
1.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议论文论证观点所采用的基本方式,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正面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如《谈骨气》直接提出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驳论。就是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反驳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反驳对方论点;通过反驳对方论据来驳倒对方论点;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过程来驳倒对方论点,如《“友邦惊诧”论》;也有的文章采用立论和驳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论证,如《俭以养德》。
2.常见的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谚语、公式、定理等来证明观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观点的正确性。
(4)比喻论证。用人们所熟知的事物作比喻证明论点。
(5)归谬法。先假设对方观点正确,然后引申出荒谬结论,从而推倒对方论点。
例题与练习
例l (2003年广东省中考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只有内在品格确实很高的人,才可以不计较小节。犹如没有衬景的宝石,必须自身珍贵才会蒙受尊重一样。
②深入观察人生会看出,获得赞扬之道犹如经营致富之道,正像一句俗话所说:“薄利才能多销。”同样,小节上的一丝不苟常可赢得很高的称赞。因为小节更易为人注意,而施展大才的机会犹如节日,并非每天都有。因此,举止彬彬有礼的人,一定能赢得好的名誉。这正如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所说:“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
③其实要习得优美的举止,只要做到细心就可以。因为人只要不粗心,他就自然会乐于观察和模仿别人的优点。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现过于做作,那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为举止言谈优美本身就包括自然和纯真。有的人举止言谈好像在作曲,其中的每一个音节都仔细推敲过。但这种明察秋毫的人,却可能不见舆薪。也有人举止粗放不拘礼仪,这种不自重的结果是别人也放弃对他的尊重。
④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类间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却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如果把礼仪形式看得高于一切,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因此在语言交际中要善于找到一种分寸,使之既直爽又不失礼。这是最好又是最难的。
⑤要注意一一在亲密的同伴之间应保持矜持以免被押犯。在地位较低的下属面前却不妨显得亲密,这样会倍受敬重。事事都伸头的人是自轻自贱并惹人厌嫌的。好心助人时要让人感到这种帮助是出自对他的爱护,而并非你天性多情乐施。表示一种赞同的时候,不要忘记略示还有保留—一以表明这种赞同并非阿谀而经过思考。即使对很能干的人,也不可过于恭维,否则难免被你的嫉妒者看作拍马屁。在面临大事之际,就不要过于计较形式。否则将如所罗门所说的:“看风者无法播种,看云者不得收获。”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总而言之,礼貌举止正好比人的穿衣一一既不可太宽也不可大紧。要讲究有余地,宽裕而不失大体,如
此行动才能自如。
——选自培根著、何新译《人生论》,有改动
(1)给本文加上恰当的标题:《论 》。
(2)本文可分为两部分,请你把各部分所论述的问题用问句形式表达出来。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3)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论证。请你在第⑤段中找出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其论证作用。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点拨) 本题中第(3)小题考查对比喻论证的判断及其作用的理解。解答时抓住比喻论证的特点即可。
[解析] 第(1)题考查拟标题的能力,实质就是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把握能力,通读全文可发现文中主要论述“礼貌”问题,结尾尾处总“而言之,礼貌举止……”一句揭示了全文的主要内皋所在。
第(2)题考查对结构层次的把握,注意题干中“用问句形式”这一限辽,文中第①②节论证了讲究礼貌的重要性,即“为什么”的问题,第③~⑤节则论证了“怎么样”才能做到有礼貌的问题。
第(3)题要注意寻找的范围在第⑤段,回答作用时既要点明比喻本身的修辞作用,更要结合内容分析其语境作用。
第(4)题考查对论点的把握,概括时注意文中论证了讲礼貌要注意的两个方面的问题,不能遗漏。
[答案] (1)礼貌(或:礼节、礼仪) (2)为什么要讲究礼貌?(或:“礼貌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答“礼貌的重要性”等非问句形式要扣分) 怎样才能做到有礼貌?(或:“如何才能做到有礼貌”;答“怎样掌握礼貌的分寸”适当给分,答“掌握礼仪要注意的问题”等非问句形式要扣分) (3)礼貌举止正好比人的穿衣——既不可太宽也不可太紧。 以穿衣要合体来生动形象地论证讲礼貌要注意分寸的观点。 (4)讲礼貌要自然、注意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