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880个字。

 吴起县第二中学先学后研学案设计
  七年级()班
  科目 设计人 授课人 学生姓名 授课时间 学案时数 总课时数
  语文 刘虎鹏   2011.09        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 13.《夏感》
  学习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知识链接】
  走近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一、【预习质疑】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匍匐()()澹澹()芊芊()
  磅礴()()黛色()贮满()
  2、解释下列词语。
  (1)芊芊:
  (2)主宰:
  (3)春华秋实
  (4)闲情逸致:
  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的旋律。
  A.急切B.激烈C.急促D.急忙
  (2)火红的太阳()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B.晒C.沐浴D.烘烤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B.滚动C.劳动D.飘动
  4、细读这样的优美句子:“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句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发挥想像再仿写一两句吗?
  5、梁衡散文以思想性、议论性见长,其散文语言多叙述和议论,但本文有点特别,以描写居多。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二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请问:“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是第二段末尾的句子,应该怎样朗读?“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展示探究】
  1、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
  2、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抓住夏天景物特征来描写夏天的?

  3、文章如何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夏天的特点的?

  4、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检测反馈】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