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80个字。
《奇妙的克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考生梁敏仪,申请认定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语文科。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奇妙的克隆》(板书:课题、作者)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首先我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奇妙的克隆》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 篇课文。《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过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文章分四个版块先介绍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的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根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克隆知识。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
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再结合本文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把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1.结构安排巧妙新颖。2.文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科学道理深入浅出。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我将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学
教有常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怎么坚持“以人为本”和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呈现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使教学互动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本课我采用了朗读法、质疑法、比较法、多媒体演示法。
朗读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叶圣陶老先生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习文言,必先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非常重要。
质疑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究,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于字词句的难点,我采用了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利用注解,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交流得以解决。
比较法:比较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方法,它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度,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比较中也培养了写作能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