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90个字。
《桃花源记》教学实录
威海九中高慧平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毛主席曾经在《登庐山》中写过这样两句诗“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里的桃花源是什么地方?这里的陶令又是谁?
生:陶令是陶渊明,桃花源是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
师:不错,你的知识储备很丰富,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文学史上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同学课余读过陶渊明的那些诗句?说说你的感受?
生:读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中我感受到陶渊明那份恬淡的心境。
生:我读过“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感受到陶渊明的高洁情操。
师:是啊,在诗歌中我们看到一个厌恶官场,追求平淡生活的陶渊明,看到一个虽然辛苦,只要不摧眉折腰恃权贵,不违背自己的愿望就觉得很幸福的陶渊明,那么除此之外,同学还知道哪些有关陶渊明的情况呢?请一位同学把你整理的作者资料卡片(名、时、地、作、评)和大家交流一下。
师:同学们对陶渊明的了解可真不少,通过大家的介绍,我们对陶渊明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下面老师给大家补充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请看大屏幕。
师:东晋末期,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国家濒临崩溃,在这样的动乱岁月,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有感于此,写作本文。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陶渊明的已有认识,怀着一份崇敬之情走进《桃花源记》,感受他作品的独特魅力。(师板书课题)同学齐读课题。
二、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师:下面同学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朗读的节奏。
师:同桌互听,纠正字音、节奏。
师:请一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这篇文章,之后同学要给予评价。
(一生读)
生:这位同学读得比较清楚,但是有两个字读得不准,“南阳刘子骥”中的“骥”和“诣太守”中的“诣”。
师:你很会评价,说明你听得很认真,刚才那位同学尽管读错了几个音,但是对其他一些容易出错的字词,如“遂”“要”他都读对了,还有一些字需要强调一下,大家看一下屏幕。(投影显示学生出错率高的字)
1、屋舍俨然﹙﹚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阡陌交通﹙﹚4、男女衣着()黄发垂髫﹙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及郡下()诣太守﹙﹚7、此中人语云﹙﹚8、便要还家()9、遂与外人间隔()10、刘子骥()11、便舍船()
师:好,请几名同学再读几遍,加强印象。其余同学边读便勾画一下字的写法。
生:我觉得节奏“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她读得不对。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呢?
生: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 间隔。
师:很好,你是根据什么划分?
生:根据句子大致意思来划分。
师:很好,对于初二的同学,根据意义来划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以后我们还可以从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