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310字。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编制人:汪春华 审核人: 周华
班级_______小组 姓名_____________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课文相关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理解重点语句及关键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预习题目对课本有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之上深入研讨文本,挖掘作品深层次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满激情,解读文本,了解历史,增强社会责任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 理解、鉴赏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学习方法】 涵咏诵读 自主学习 自主合作 互动探究 (课前完成预习案)
预习案
一、教材助读
1、解题
“记”:相当于“纪”字,并非鲁迅写了错别字。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有些用词并不是很规范。也有一说,认为鲁迅曾留学日本,他的用语用词受到过日文的影响。“记念”一词来自日文,义同中文的“纪念”。
君:对人的尊称。
刘和珍:(1904~1926),女,江西南昌人。刘和珍出身贫民,自小养成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品德。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时值五四运动前夕,她受到革命思潮影响,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认识到新的女性,肩负着改造旧中国、旧制度的责任,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实践之中。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如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挠,起而奔走呼号组织同学走上街头讲演,抵制日货,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
“三一八”惨案中,身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的刘和珍,动员组织同学集会游行。她扛着校旗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开枪,刘和珍身中七弹,壮烈牺牲,时年22岁。
2、知人论世
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________,字______,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杂文,其中小说和杂文影响最广。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其小说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小说);散文集有《________》;散文诗集有《______》;杂文集有《_华盖集__》《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花边文学》等。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写作背景:
“三•一八”惨案是继“五卅惨案” 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大屠杀,它的直接导火线是3月12日的大沽口事件(见课下注释①)。
本文最初发表于《语丝》周刊1926年4月12日第4期,后由作者编入杂文集《华盖集续编》之中。
二、方法指导
1结合注解,借助字词典,自主阅读,扫清字词障碍;
2整体阅读,把握文章架构;
3精读,结合教材助读,理解重要句子,挖掘文章深层含义。
三、信息链接
鲁迅名言:
诗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