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水浒》的人物描写
甘肃省山丹县第二中学 相正平
教学目的:
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基础上,求得理性的升华,了解茅盾先生对《水浒》人物描写所持的鲜明观点,及其以林冲、杨志、鲁智深为例的精辟分析。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一教时。
二、本篇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带有总结和归纳的性质——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理性思维评价和分析人物。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感性的材料和理性的认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联系学生熟悉的《水浒》中的有关章节,如“智取生辰纲”、“拳打镇关西”、“风雪山神庙”贯彻教学目的,达到感性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学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课文后,我们觉得施耐庵《水浒》中的人物各个栩栩如生,施耐庵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为什么能把这些人刻画得活灵活现呢?茅盾先生给我们给出了他的认识。
二、根据“自读提示”,学生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人物描写,作者指出了哪几个特点?
2、课文第1段的内容要点及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
1、讲了如下两个观点:
①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
②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
2、首先,总说《水浒》的人物描写的艺术成就,“向来就受到最高的评价”。其次,说明《水浒》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个个面目不同”。再次,说明《水浒》人物描写成功的秘诀在于朝夕揣摩。这里通过评述一本笔记杜撰的一则故事,间接证明了《水浒》人物描写的成就很高,并指出前人对《水浒》人物描写的评价,或“言之过甚”或“杜撰”、“附会”,为自己的评论作了引言和铺垫。
三、学生讨论文章论证的结构及内容:
1、课文第2段怎样分析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并以此作为例证来说明观点的?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的关键句是什么?
2、课文第4段评论了《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其评论叙述和分析又是怎样结合的?
3、比较一下文中论述这两个特点时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