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创 新 性 语 文 教 学 探 微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熊书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大家已达成共识。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未来高素质人才,致力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语文学科责无旁贷,许多一线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和探索精神,投入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语文新教学模式的设计策划之中。可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操作,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发挥主体作用,仍然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如何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这里只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主阵地
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创造性被泯灭。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让学生写作文,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从而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主阵地。
自主性所反映的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地位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和能力。一方面表现为对活动对象、活动过程的支配与控制权力;另一方面表现为个人对自身行为的支配、调节和控制能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为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具有独立的主人公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探索知识。同时,自觉地把自己看作是受教育者,积极寻找发展的机会。他们善于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追求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对每一个体来说虽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它不可能自然生成。作为教育者,应该在每一节有限的课时内自觉地、有意识地为促进学生走向独立自主,形成自主性学习而努力。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学习情景,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例1:《食物从何处来》                               
《食物从何处来》这篇课文主要说明了生物获得食物的两种途径,即自养和异养。涉及到“自养”“异养”这两个概念以及原理,学生容易感觉枯燥而陷于被动学习中。如果采用启发式教学, 不按课文说明的顺序,而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去探究食物从何处来的答案,这样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即从现成的食物开始去寻找它的本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