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20个字。
《孔乙己》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了解了《孔乙己》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孔乙己的为人和个性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同学们觉得课文中除了孔乙己,还有谁留给我们比较深的印象?
生:课文中的“我”。
师:“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店里的小伙计。
师:那你觉得他的为人又是怎样的呢?
生:在掌柜的眼里,小伙计“样子太傻”,又不会作假羼水,是一个不讨喜欢的人,可是,他也照样“附和”大家对孔乙己的取笑。
生:他对孔乙己“不耐烦”“懒懒的”“毫无热心”。同样看不起孔乙己。
生:不过我觉得他对孔乙己还是有一点同情的。
师:是吗?说说理由。
生:当孔乙己最后一次喝完酒,爬着离开时,其他人都像没看到一样,只有小伙计看着他离开的。另外从“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两段中也可以看出,小伙计同其他人相比,还是有点关心孔乙己的。
师:嗯!你的见解,老师也是第一次听到,有点道理!读文章就应该有自己的思考。我们知道,小说有三要素——
生:人物、情节、环境。
师:嗯!主要人物我们已经分析过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本文的情节,怎样?
生:好!
师:记叙文的情节一般包括那几个部分?
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齐)
生: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师:对!那么本文有没有序幕呢?
生:没有。
生:有。
师:他们说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意见,能不能说说各自的道理呢?
生:文章的1—3自然段就是小说的序幕。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师:读一读,是写的时代背景吗?
生:(齐读1—3自然段)
生:还写了故事发生的事件、地点。主要是故事发生的背景。
生:先介绍到店里来喝酒的两种人:一种是靠柜外站着喝的“短衣帮”,他们大多是做工的贫苦劳动者;另一种是“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的“穿长衫的”主顾。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形成鲜明对比,将两种喝酒人的不同身份、地位、贫富的对立,生动地显示出来。
师:那接着介绍的是什么呢?
生:接着,写店里的人:伙计、“我”和掌柜。通过“我”的见闻和职务的变化,通过掌柜对长衫主顾、短衣主顾和小伙计的不同态度的介绍,揭示了这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