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30个字。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创新教案设计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朗读是含英咀华、把经典“化”入个人身心的过程。课堂上,教师示范朗读,把自己对作品精华处的理解和感受“读”给学生听,同时指导学生读,这是“美读”,更是“读美”。
  教学步骤:
  一、教读,学习朗读技巧
  1.第一遍朗读,教朗读节奏、重音,可参考如下设计:
  假如/我是一只鸟,(深沉地)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憧憬地)
  ——然后/我死了,(平静地、执着地)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痛苦地、深情地)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第二遍朗读,教连读,即朗读时句断而气流不断,读得流畅起伏,如下面这四句: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3.第三遍朗读,确定诗句的感情基调,做到以情带声。
  4.第四遍朗读,诗出情感的层次。第一层,诗的一、二句,男领;第二层,诗的三、四、五、六句,男合;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男领一遍,全班齐读一遍。

  二、品读,体会诗的意蕴
  1.探究诗中意象的含义。
  教师讲析: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正践踏着我们中国的土地,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刻,诗人艾青用笔发出了战斗的呼声。“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河流”就是那长期郁积在人民心中的悲愤,“风”象征着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2.评说诗中“鸟”的形象。
  (1)要求学生用“这是一只的鸟”句式说话。
  (2)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点拨,形成以下答案:
  这是一只歌唱着的鸟。
  这是一只歌唱得喉咙嘶哑的鸟。  
  这是一只在炮火连天的危急时刻奋力歌唱的鸟。
  这是一只为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精神而歌唱的鸟。
  这是一只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而歌唱的鸟。
  这是一只因为祖国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灾难而痛彻肺腑的鸟。
  这是一只用生命为祖国歌唱、挚爱着多灾多难的祖国的鸟。
  这是一只和祖国生死相依、对祖国忠贞不渝的鸟。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