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010字。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实录
  湖北省恩施市三岔中学 何 虎    
  【教学依据】
  庄子和孔子一样,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散文中具有独特的风格,他吸收了神话的精髓,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极富浪漫色彩。其故事形象生动,几乎所有的生物非生物都会说话,会辩论,使逻辑思维的理论文章更加生动化、形象化。文中譬喻较多,而且用法灵活。
  两则短文作为教材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两篇文章具有开放性。这样便于引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合作交流并体验、感悟和参与评议活动,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两文只是对当时的活动情景和语言作了客观陈述,没有任何评价性语言。这更有利于我们利用文本资源让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文本。如对于《惠子相梁》,有人会说:文本告诉我们不要以丑陋的心态去揣度别人,否则会自取其辱;也有人会说:庄子代表的是真、善、美,因此永远是从容坦荡的,无惧无畏的。对于宛鸟刍鸟之死,有人会说它是清高的,是有骨气之士,但也有人说它只是自我清高,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首先我们不能用庄子和惠子谁对谁错来判断。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常带着观赏的态度,他把主观的情趣发挥到外物上,产生移情的作用;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场,来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庄子是以其艺术家的风貌,在认知态度上,偏于美学上的观赏;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在认知态度上,着重认识论的判断。两种对立思路,一个超然物外,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论,即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
  2、两则文章均是在人物的轻松对话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利于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感悟、体会文本的内涵。
  作为教材资源,该文是实施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很好的载体,更是实现“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极好文本之一。
  因此,在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
  1、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学会积累文言内容。要通过“通读”“朗读”“诵读”“评读”等多形式、多层次的读,而达到“议”和“悟”以及“拓展延伸”的完美融合。
  2、注重感悟,注重学生多方位的体验是教学的主渠道。
  3、注重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学中要注重最为重要的思维过程的引导,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特别是要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个性感悟、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借助工具书能读懂课文,掌握并积累必要的文言词义、句义、文义。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线,按“通读──朗读──诵读”层进式推进课堂流程,在教学中充分“以生为本”,充分体现自主性原则,让学生自行预习,自行搜集资料、自行朗读、自行体验揣摩,自行质疑讨论,师生平等对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两人在不同故事中表现出的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明确正确对待自然、社会、他人等所应有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式〗
  1、教会学生积累。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全员参与、互相交流,碰撞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质疑探究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构思〗
  1、故事导入,激起学生理性的思维:讲述“嗟来之食”的故事,引出学生对“穷人”的思辩而导入新课的学习。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