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2160字。

  2012高三语文一轮练习:第二单元综合检测(语文版必修5)
  (说明:本试卷共18小题,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说陶渊明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还是一位思想家、哲学家,甚至在世界诗化哲学中也应占据一席之地,这倒不是说他撰写了多少哲学著作,而是因为他的诗文中饱含着深刻的哲理。梁启超认定陶渊明的哲学思想可以拿两个字概括,即“自然”。他在民国十二年出版的《陶渊明》一书中,曾在一段话中接连用了七个“自然”,表达他对陶渊明“自然精神”不容置疑的肯定。国学大师陈寅恪在仔细研读了陶渊明的《形影神》、《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等诗文后指出,陶渊明的核心思想旨在“委运任化”、“随顺自然”,“惟求融合精神于运化之中,即与大自然为一体”。由此认定陶渊明不仅是一个“品节居古今第一流”的文学家,而且也是“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一位与其前辈阮籍、刘伶皆不相同的“新自然主义”哲学家。
  中国本土自然哲学的代表就是先秦的老庄哲学。在中国,从古代的苏轼、朱熹,到现代的梁启超、朱自清、陈寅恪全都将陶渊明的精神归为这种自然哲学。陈寅恪说陶渊明的哲学是“新自然主义”,仅是为了区别秦汉以来渐渐宗教化的道家思想,陶渊明的自然哲学反而是更切近“原教旨”的老庄哲学。
  在西方当代,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最具东方气息,海德格尔(1898~1976)本人也曾与中国老庄哲学有过亲密接触。台湾辅仁大学教授萧师毅(1911~1986)年轻时曾与海德格尔合作共同翻译过老子的《道德经》,还不时给这位正交华盖运的老师带去战后德国极其缺乏的面包、黄油、咖啡、香烟。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张世英先生曾在其《天人之际》一书中指出:陶渊明的诗颇富哲理,西方哲学家中,似乎只有海德格尔的哲学与陶诗中的哲理相近;海德格尔的哲学颇富诗意,中国诗中较能表达海德格尔哲学的似乎只有陶诗。
  晚年的海德格尔面对西方技术社会日益暴露的种种危机,渴望为迷失方向的现代人寻找一条再生之路,“自然的观念”与“诗意的栖居”再度成了他哲学思考的重大课题。海德格尔首先要做的,是将自然从现代工业社会的强大思维定势中解救出来。在这条救赎之路上,他选择了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1770~1843)作为自己的“盟友”。他说,这是因为荷尔德林是一位本真的、为自然柔情拥抱的诗人,因而又是一位“诗人中的诗人”。
  海德格尔称颂荷尔德林的这些赞词,同样可以赋予我们的诗人陶渊明。或许可以说,陶渊明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荷尔德林。
  (节选自鲁枢元《从陶渊明看当代人的生存困境》
  2010年-09月-18日《文汇报》)
  1.关于“陶渊明精神哲学”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方哲学家中,与陶诗中的哲理相近的大有人在,海德格尔的哲学是典型代表;海德格尔的哲学颇富诗意,中国诗中较能表达海德格尔哲学的似乎只有陶渊明的诗。
  B.梁启超在他的《陶渊明》一书中,认定陶渊明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自然”。并表达了他对陶渊明“自然精神”不容置疑的否定。
  C.国学大师陈寅恪说陶渊明的自然哲学是更切近“原教旨”的老庄哲学。其核心思想旨在“委运任化”、“随顺自然”,“惟求融合精神于运化之中,即与大自然为一体”。
  D.陶渊明是一位与其前辈阮籍、刘伶皆不相同的“新自然主义”哲学家。继承了秦汉以来渐渐宗教化的道家思想,切近中国本土自然哲学老庄哲学。
  解析:选C。A 项,错在“大有人在”,原文是“似乎只有海德格尔的哲学与陶诗中的哲理相近”。B项,“不容置疑的否定”应该是“不容置疑的肯定”。D项,“继承了秦汉以来渐渐宗教化的道家思想”错误,原文“陈寅恪说陶渊明的哲学是‘新自然主义’,仅是为了区别秦汉以来渐渐宗教化的道家思想”。
  2.下列各项,不属于分析“‘自然的观念’与‘诗意的栖居’再度成了”海德格尔“哲学思考的重大课题”原因的一项是(  )
  A.西方技术社会日益暴露的种种危机,是促使晚年的海德格尔再度将“自然的观念”与“诗意的栖居”作为自己哲学思考的重大课题的重要原因。
  B.西方技术社会日益暴露的种种危机,使一批现代人迷失了方向。为迷失方向的现代人寻找一条再生之路,促使海德格尔再度将“自然的观念”与“诗意的栖居”作为自己哲学思考的重大课题。
  C.海德格尔认为,要想完成“再生之路”的救赎,首先要做的,是将“自然”从现代工业社会的强大思维定势中解救出来。
  D.海德格尔选择了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作为自己的“盟友”。他说,这是因为荷尔德林是一位本真的、为自然柔情拥抱的诗人,因而又是一位“诗人中的诗人”。
  解析:选D。D项不属于原因,而是进行哲学思考过程中的行动以及对“盟友”的赞誉。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陶渊明撰写了大量的哲学著作,在加上他的诗文中饱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还是一位思想家、哲学家,甚至在世界诗化哲学中也应占据一席之地。
  B.国学大师陈寅恪在仔细研读了陶渊明的《形影神》、《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等哲学著作后,认定陶渊明是一个“品节居古今第一流”的文学家,“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
  C.在西方当代,海德格尔曾与台湾辅仁大学教授萧师毅合作共同翻译过老子的《道德经》,因而他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最具东方气息。
  D.陶渊明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荷尔德林,这是因为他是一位本真的、为自然柔情拥抱的诗人,因而又是一位“诗人中的诗人”。
  解析:选D。A项,错在“陶渊明撰写了大量的哲学著作”。 B项,错在“《形影神》、《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等哲学著作”。C项,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三梦记(节选)
  白行简
  天后时,刘幽求为朝邑丞。尝奉使,夜归,未及家十余里,适有佛堂院,路出其侧。闻寺中歌笑欢洽。寺垣短缺,尽得睹其中。刘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馔,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刘初愕然,不测其故。久之,且思其不当至此,复不能舍之。又熟视容止言笑,无异。将就察之,寺门闭不得入。刘掷瓦击之,中其罍洗,破迸走散,因忽不见。刘逾垣直入,与从者同视,殿序皆无人,寺扃如故,刘讶益甚,遂驰归。比至其家,妻方寝。闻刘至,乃叙寒暄讫,妻笑曰:“向梦中与数十人游一寺,皆不相识,会食于殿庭。有人自外以瓦砾投之,杯盘狼藉,因而遂觉。”刘亦具陈其见。
  元和四年,河南元微之为监察御史,奉使剑外。去逾旬,予与仲兄乐天、陇西李杓直同游曲江。诣慈恩佛舍,遍历僧院,淹留移时。日已晚,同诣杓直修行里第,命酒对酬,甚欢畅。兄停杯久之,曰:“微之当达梁矣。”命题一篇于屋壁。其词曰:“春来无计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实二十一日也。十许日,会梁州使适至,获微之书一函,后寄《纪梦诗》一篇,其词曰:“梦君兄弟曲江头,也入慈恩院里游。属吏唤人排马去,觉来身在古梁州。”日月与游寺题诗日月率同。
  贞元中,扶风窦质与京兆韦旬同自亳入秦,宿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