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20个字。
《伤仲永》教学案
课题:《伤仲永》课型:讲读课时:3课时
主备人:陈文
教学目标:
1、教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意,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把握美好时光,
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2、知识与能力:顺畅朗读课文,能口头讲述这个故事。
把握句子的停顿,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
3、过程与方法: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自主合作疏通课文大意,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2、弄清方仲永才能变化的过程,领悟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3、联系生活实际,对类似仲永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预习:
一、读。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译课文,知晓课文大意。
二、做。
1、本文选自《》。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号。江西临川人,时期,家、家、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之一。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3、在文中【】给加点字解释;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4、复述故事大意,揣摩课文中人物的言语、动作,心理活动,小组分角色排练故事。
三、看:附录一:作者简介。
附录二: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讲述“江郎才尽”的故事。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拘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其实并不是江淹的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