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10字。
教学实录一:《季氏将伐颛臾》教学实录及评点
浙江省象山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周良华
课前准备
一、安排学生自学。要求借助课文注释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基本搞清原文大意。不懂的地方上课时一起讨论。
二、从网上下载蔡志忠的漫画《论语》,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论语》的片段《季氏将伐颛臾》。请问“论语”两字是什么意思?
生:“论”是议论,“语”是言语、谈话。
生:议论的“论”应该读“lùn”,而课文的注音为“lún”。
师:其实这个“论”通“伦”,是一条条编排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编纂”。“论语”即相当于现在的语录。同学们初中时学过《〈论语〉六则》,现在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好。我们一起来背诵。
……
师:《论语》这本书是谁写的。
(生交头接耳)
生(小部分):是孔子。(这部分学生是想当然,课文注释没有看仔细。)
生(大部分):孔子的学生。
师:《论语》全书记述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是语录体。它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一本书,对中国人的思想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宋朝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当代,不仅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都成立了孔子研究机构。20世纪80年代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在巴黎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师:课前我布置了预习,文字上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讨论。
生:“求”是什么意思?
生:是冉有的名字。
师:对,刚才这位同学看书不够仔细。课文注释④说“冉有名求”。老师对学生可以直呼其名。
生:“无乃尔是过与?”每一个字怎么理解。
师:这句文字是有点特别。“无乃……与”是表示反问的一个句式,相当于“恐怕……吧”。“过”是指责的意思,我们以后要学《过秦论》,这个“过”也是这个意思。“过”的宾语是“尔”,即你们。“是”是我们应该重点掌握的,它在文言文中最基本的用法是指示代词,意为“这”,文中后面的“是社稷之臣也”“是谁之过与”“夫如是”都是这个意思。老师特别要提醒同学注意,“是社稷之臣也”这个“是”看起来非常像现代汉语中表示判断的“是”,其实它们不一样。古汉语“是”到汉代以后,才常用于表示判断,如“问今是何世”“不知木兰是女郎”。本句中的“是”也是代词性的,复指前面的“尔”,起提前宾语的作用。同学们平时是否也碰到过这种用法?
生:有,初中课文有“唯余马首是瞻”。
生:成语还有“唯命是从”“唯利是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