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无所求
泰戈尔
一、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诗的学习初步了解泰戈尔早期的诗歌“爱”的主题:
2、 体会诗歌的言语美。
二、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平和、恬淡风格;
2、现出来的博爱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 教学方法:比较法、诵读法、问题研究法、阅读点评法。
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古人云:诗缘情而发,不错的。昨天我们学习了普希金那激情澎湃的《致大海》,今天我们要进入另一位伟大诗人的心灵。
作者介绍——泰戈尔出生在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的家庭,8岁便开始写诗,12岁随父周游北印度,并开始写剧本,15岁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长诗《野花》,获得好评。1877年写出第一篇短篇小说《女乞丐》。1878年赴英国学习,在伦敦大学攻读英国文学和西方音乐。1880年回过,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913年,他的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21年至1929年他先后访问了英国、美国、中国、日本、秘鲁、意大利、瑞士等,并发表演讲集《在中国的谈话》。1941年泰戈尔在印度的加尔各达市逝世,享年80岁。
板书课题《我一无所求》
解题:泰戈尔早期的诗以写“爱”为主题——人与自然、人与人、自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景观,他的诗歌善于选择小景小物去体现一种纯真、和谐的乡间爱情,我们今天要学的正是属于这样的作品。
研习课文:
(一) 整体把握
诗歌的跳跃性比较大,让学生诵读的同时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