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考点透析及知识网络
怀集一中语文组 吴荣军
【考点透析】
最新的《考试说明》提出了两点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这两点是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E级)。前一点要涉及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后一条主要针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前些年,考查诗歌鉴赏采用客观题的形式,从2002年起,诗歌鉴赏的考查由客观选择题变为主观表述题,设置在第Ⅱ卷,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极大了答题的难度。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包括:⑴从整体上了解作品描绘的生活图画中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⑵了解形象的个性特征;⑶了解形象的典型性;分析、判断形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包括:⑴分析作品语言的形象性、感情性、含蓄性、精确性,揭示语言所表达的具体意义;⑵分析作品运用的修辞格及其作用与效果;⑶分析语言的主题风格及其艺术魅力。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包括:⑴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即作品在构思谋篇、选择材料、刻画人物、描摹手段等方面的特色。⑵这些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保快:⑴分析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⑵评价作品的社会意义、现实意义。
【知识网络】
1.诗歌的形象
相对诗歌而言,偏重叙事的诗歌主要指人物形象,偏重写景的偏向于意象,而偏重抒情的诗歌则多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人物形象: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因此,人物形象是我们阅读诗歌时必须把握的。当然,有些时候,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原因,或者时作者为了使诗意含蓄些,其诗中的形象不以“人”的形式出现,而代之以“物”,但这里的“物”又不同于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借物写人,而这里的形象却是写“物”即写“人”,表面写“物”,实际写“人”,如罗隐的《蜜蜂》:不论平地或山尖,无限风光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