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600字。北京版初二语文各单元学案及答案、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全集
章节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编写人 王占永
课题 谈骨气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什么是议论文,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
2、熟悉课文内容,解决字词知识。
3、初步能区分论题、论点,提高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什么是议论文,能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
2、熟悉课文内容,识记本课字词。
难点:能区分论题、论点。
三、学习方法
课前自读课文,完成习题。注意:答题时写完整的句子,第五题课后完成。
1、读故事,谈看法,表观点。
2、查书或词典,完成基础知识。
3、读课文,完成课文内容理解题(第四题)
四、知识结构与技能训练
1、小故事: 1995年3月7日的下午,头天晚上加班到凌晨两点的珠海市南山工业区瑞进电子公司的工人,好不容易到了10分钟的工休时间,工人们太累了。刚刚趴在工作台上迷糊了几分钟,不料外国女老板走进了车间,紧接着是一阵辱骂,之后她又厉声说道:“工人排队跪下!”人群中有一个人直直地站着,愤怒地望着这个外国女人。女老板吼叫着:“你为什么不跪?”他质问道:“为什么要跪?”老板恶狠狠地说:“不跪就开除!”他于是把工作卡一扔,“开除也不跪,我是中国人!”然后愤然离去,这个宁愿失去工作也不跪的中国人叫孙天帅。有人认为,孙天帅一气之下丢了这份好工作,太莽撞,太不明智!那么同学们你们又怎样认为呢?请同学们各抒己见: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景等相关知识介绍:
这篇文章最初发表于1961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由于天灾和人祸,当时我国国民经济遇到了严重困难,为了使广大人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勇敢的传统美德,从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中吸取力量,战胜暂时的经济困难,奋发图强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祖国,吴晗写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文章。
本文的作者吴晗本人也是个有骨气的人。他坚持真理,反对邪恶。1959年4月,毛泽东针对干部中不敢讲真话的问题,提倡学习海瑞“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精神。当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积极“响应号召”,于6月间发表了《海瑞骂皇帝》一文。之后,又相继写出《论海瑞》、《海瑞罢官》等文章和剧本。但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他的剧本《海瑞罢官》,竟会被诬陷为“大毒草”,并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文革”期间,他先被揪斗批判,后投入监狱,在残酷折磨之下,于1969年10月11日自杀(一说吐血而死),最后以付出生命的代价维护了人格的尊严。吴晗和闻一多一样,也可以说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这也许正是这篇文章写得较有感情的原因所在。
3、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历史学家。浙江义乌人。著有《读史札记》、_____________以及历史剧___________等,并同邓拓、
章节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编写人 王占永
课题 谈骨气 第3课时 授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论证过程,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
2、理解议论文中记叙和议论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
难点:理解议论文中记叙和议论的关系。
三、学习方法
纵观全文,整体把握。
四、知识结构与技能训练
1、知识小积累:
课文中说:“每个时代都有许多这样有骨气的人。”从平时阅读,知识的积累以及对生活的观察中,请大家举出几个有骨气的人的例子。
(1)富贵不能淫——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陶渊铭“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2)贫贱不能移――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食美国的救济粮”,苏武“留胡节不辱”
(3)威武不能屈——李公仆,江姐,刘胡兰,夏明翰,史可法,陈子龙,陈真
2、巩固基础:
复习议论文知识,口头表述。
3、理解课文内容:
(1)第3、4两段的内容是什么?与中心论点有什么关系?
第3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无产阶级的骨气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分三部分,请你说说如何划分,并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至 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至 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至 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确本文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快速翻阅课文,划出其中的记叙部分,并思考这里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什么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堂讨论:小王同学一次违反校规以后,被老师批评不服气,并与老师顶嘴,不承认自己错误,有同学说小王真有骨气。让我们思考一下,小王这种行为是不是有骨气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章节 第一单元 第三课 编写人 蒋玉娟
课题 你这朵花一定能开得更美 授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书信体格式。
2、熟悉课文内容,解决字词知识,体会作者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1、熟悉课文内容,识记本课字词。
2、品味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语句。
难点:品味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语句。
三、学习方法
课前自读课文,完成习题。注意:答题时写完整的句子。
四、知识结构与技能训练
1、你知道的书信格式吗?请把你知道的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景等相关知识介绍:
写作背景:这封信是傅雷在1956年10月3日写给长子傅聪的。傅聪当时在波兰留学,学习音乐,后来成为世界著名钢琴家。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作者简介: 傅雷(1908—1966),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人。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翻译作品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约翰•克利斯朵夫》及《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等。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受政治迫害,于1966年9月含冤而死。
3、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家。
4、给下列汉字注音:寂寞( ) 单调( ) 焕发( )
警惕( ) 鞭策( ) 莫大( ) 战战兢兢( )
5、(字形)填空: qian( )意 郑重将shi( ) 单 diao( )
6、解释词句: 单调: 鞭策:
若有所失: 郑重将事:
战战兢兢:
7、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这封家书,分析父亲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给第一段分层:(分三层)
第一层:……昨儿整整一天若有所失。 表达对儿子的_______之情。
第二层:孩子……对艺术对祖国的感情。 表达对儿子__________。
第三层:你用在理解乐曲方面的理智……更长久。
表达对儿子的______________。
B.第二段: 第一层:……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表达父子之间有共同的崇高的感情。
第二层:除了外界的原因……把我自己继续改造。
对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