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390个字。
《木兰诗》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一)教学理念:
1、美读:诗歌本来就是配乐歌唱的,教授本课时可根据自己的音乐知识给文本配上适当的音乐,带领学生一起“歌唱”,在歌唱的过程中调动联想、想像,情景再现,化无声的文字为声情并茂的吟唱和动感的画面。
2、课本剧:在熟读文本并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编课本剧,重点表演出征前购买征战用具时的紧张场面和战后归来的戏剧性场面。
(二)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直至成诵。
2、品赏诗歌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的特点及排比、反复、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效果;学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3、领悟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的艺术形象,感受古代人民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过程
(一)聆听——走近文本
教师活动
1、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段。
2、导入语: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人物长廊中,有这样一类女子,她们品行娴静、不慕荣利、勤劳善良、机智勇敢、淳朴忠厚。当国家有难的时候,她们会果断地脱掉女儿装,换上征战袍,跟男子一起并肩作战,保家卫国。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人物呢?对!穆桂英、红娘子、梁红玉,花木兰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花木兰,去感受这位替父从军、家喻户晓的传奇式女英雄的故事。
3、板书文题、出处。
4、课件展示相关资料解题:《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于后魏。这首诗产生于民间,后经文人加工润色,为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乐府诗集》现存一百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木兰诗》和汉乐府诗《焦仲卿妻》被誉为“乐府双璧”。
学生活动
1、观看、感受电影《花木兰》片段。
2、观看大屏幕,了解《木兰诗》相关知识。
(二)朗读——文本感知
教师活动
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配乐)。听读要求:
1、仔细倾听读音、节奏和重音。
2、用心体会文字中蕴含的音韵美。
3、布置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本内容。
学生活动
1、聆听教师朗读,并认真学习,用心体会。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
3、请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4、以两人(同桌)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理顺文意。疑点可以生生互答,也可以师生互答解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