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19张,文字资源约6810字。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感受人物的个性,理解人性美的内涵。
2、学会用典型材料来凸显人物的个性。
3、学习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
【学习重点】
1、 学习抓住个性凸显人物的几种写人方法。
2、 学习作文选材及结构方法
【学习难点】
如何凸显人物的个性。
【学法指导】 阅读法 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预习•导学】
阅读教材,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画面人物有什么特点?
古铜色的老脸,艰辛岁月耕耘出的那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曾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缺了牙的嘴,又扒进多少粗粮糠菜?他身后是经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他的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旧的茶碗。含辛茹苦的父亲一路走来,他那张布满皱纹的脸见证了中华民族沧桑的历史,他养育了罗中立,养育了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今天,当我们再次面对曾经打动过无数人的《父亲》时,仍能领略一种逼人的烧灼感。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借超写实主义手法,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的形象。他咄咄逼人,发人深省。多少人曾在他面前黯然神伤。因为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
(二)、以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为例,说说何为人性?何为个性?
通过古铜色的老脸,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缺了牙的嘴等形象特征,表现了中国农民勤劳、朴实、善良、憨厚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表现了中国农民处在一个贫穷而落后的特定的时代特征。其中勤劳就是人性,朴实、憨厚就是人物的个性,善良既可以作为人性的特征,也可以作为个性的特点。
人性就是人的本性。人性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作为中性词,在中国文化中对人的本性,有人性本善论的观点,以儒家孟子为代表,也有人性本恶论的观点,以儒家荀子为代表,告子说无所谓善恶,孔子说食色性也;一种含义是指作为人应有的正面、积极的品性,比如慈爱、善良。通常所说的人性,以后一种涵义居多。人性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和对假恶丑的厌恶。人的个性是指一个人在语言、行为、能力、气质、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性、独特性。
(三)、人性与个性的区别是什么?
美好人性,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长期形成的共性。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同一种美好人性,在不同人身上表现出来,便各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特点,这就是个性。人人有个性,社会人生才变得丰富多彩。写人,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人物才鲜活,才生动,才能让读者久久不忘。所以,本单元在写法上要注意凸显人物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性品质,人性是指符合真善美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征品质。人性包含在个性之中,人性通过个性来表现。
(四)、下列词语那些可以界定为人物个性?哪些可以界定为人性的内容?
倔强 聪明 文雅 勤劳 坦率 善良
固执 平和 斯文 柔弱 要强 潇洒
以上词语都是人物个性的体现,其中聪明、勤劳、善良也是优美人性的体现。
二、【写作探究】
(一)阅读分析下列文段,说说文章反映了怎样的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