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2道题,约6130个字。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常熟市第一中学阶段性检测卷初三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怅(wǎng)______ 和(xù)______ 浮想联(piān)______ 新陈dài( )谢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稚嫩的双手刻划成长的年轮,时间的沙漏计录成熟的点滴。十六岁的天空涂抹炫丽的色彩,放飞迷人的梦想;十六岁的天空缀满灵动的音符,敲出完美的旋律。仰望十六岁的天空,我们心中充满激情,十六岁在我们的挥洒下完美无暇。
错别字
改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10分)
①晓战随金鼓,。愿为腰下剑,。(李白《塞下曲六首》)
②黄河远上白云间,。,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
③,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④,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涉世家》)
⑤蒌蒿满地芦芽短,。(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4. 阅读下面文字,概括关于端午竞渡起源的三种说法。(3分)
“赛龙船”即龙舟竞渡,是端午节娱乐的主要内容,盛行于南方。闻一多认为,端午节当源于吴越民族举行的龙图腾崇拜活动,理由是吴越民族以龙为图腾,为表“龙子”身份,五月五日举行盛大图腾祭,在急鼓声中用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游戏。此项活动还有两种说法,一是《荆楚岁时记》:“案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汩罗江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二是《曹娥碑》云:“五月五日,以迎伍君(伍子胥)。”这三种说法,都和端午竞渡有关。
5.综合实践:(3分)
用物候学知识简要说说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46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6-10题。(12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2分) ( )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会宾客大宴(《口技》)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扶苏以数谏故得鱼腹中书
广故数言欲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7.下面句中加点字与“固以怪之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久之,目似瞑B. 无丝竹之乱耳
C.君之病在肌肤D.食之不能尽其材
8.陈胜认为可以假借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之名向天下发出起义倡导。这两人有哪些相似之处?(2分)
9.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分)
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句子。(4分)
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
(《资治通鉴•卷七》)
①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
②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