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10字。
《登高》及“咏史怀古诗”课堂实录
一
这节课本来是班会课,因为班主任李镇西老师出外,所以我就连续来上。也正因为如此,我在上一节课对杜甫的介绍以及感慨才多一些。
“大家看我前面讲得很慢,后面则可能讲得很快,因为后面我要分类去讲。我之所以前面讲得慢,是想让大家慢慢学会如何去鉴赏句子。如果你能够清楚鉴赏的一般顺序的话,即使读不懂句子,写出来的鉴赏文字也可能有板有眼。这节课我们开始看第二个句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个句子好不好?”
“好!”大家齐声说。
“因为是杜甫写的。”有人在下面小声说。
“哦,因为是杜甫写的,为什么杜甫写的就好呢?我们要考虑,你换成其他写法其他词行不行?往往不行。我们依然玩一玩换字的游戏。我开始改了:‘无边落叶飘飘下,不尽大江滔滔来。’我们现在开始讨论。我发现我有时候改诗往往比作者更符合实际情况。首先他用的是‘落木’而我用的是‘落叶’,哪一个更好一些?”
“落木!”
“为什么‘落木’好一些呢?”
“因为是杜甫写的。”声音比上一次大了一些,这次我没理会。
“其实我们在《说‘木叶’》里学过,我不过让你们温习一下而已。‘落木’与‘落叶’音韵都是一样的,究竟什么原因?辛鑫离我最近,还是你来回答吧!”
辛鑫站了起来:“‘落木’给人感觉比较沉重,‘落叶’比较轻飘。”
“好,还有没有其他看法?”
徐旭举起了手,大家笑了,因为徐旭很少举手。
“‘落木’很人感觉光秃秃的样子,而‘落叶’让人感觉到树上还有许多叶子。”
“我觉得你说得非常好!蛮有道理的。还有没有?想想看,从颜色上?‘落木’往往让人联想到树干的颜色,枯黄。我们刚才这两个同学讲的两点非常好!作者的感情到底是沉重还是轻飘?”
“沉重!”
“所以用‘落木’比较好。那这里为什么要用‘萧萧’不能用‘飘飘’?实际上也与杜甫的感情有关。‘萧萧’让我们想到萧瑟,让我们感觉到风仿佛特别紧,在这种情况下,树叶仿佛往下掉。实际上我们知道,既然风这么急,叶子肯定是‘飘飘’下,不可能是‘萧萧’下。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地方不符合实际情况,就是‘无边’二字。大家想象一下,杜甫在这里看到了山,看到了江,看到了树,但是能不能看到‘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景色?”
“不可能。”
“对,不可能的。除非武林高手在树林里发功,一般情况下看不到。即使在树林里,也不会看到‘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景象,叶子不可能全都哗啦啦往下掉,那他为什么要用‘无边’?很明显,杜甫观察景物不细致,没我细致。”大家都笑了。“那这里是不是在写实景?”
“不是。”
“他实际上感觉到秋天是无边无际的,他把自己的心理感觉写出来了。就像歌词里唱道的:‘我的世界在下雨……’你的世界在下雨,但是别的地方可能是晴天,他只是在写自己的感受,不是客观描绘。在这里,作者的心境决定了叶子怎么样往下飘。如果是在谈恋爱,往那儿一站,叶子是这样飘的--”我做了一个盘旋下落的手势,“因为他心里面的情丝很长,所以就这么绕啊绕。你去看宋词,宋词里面的叶子绝对不会‘萧萧下’。这就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我想大家慢慢就会明白一个道理,这样的句子我们写不出来,我们如果写,可能就写实了。还有一个句子,李煜写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他说满林子的花唰的一下子全谢了。你再想一想,李煜是一个国君,他整个国家唰的一下子就没了!是不是像林花唰的谢了一样?为什么李煜的词能够打动我们?因为他有亡国之恨,感情比一般词人更为深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