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200字。
苏教版必修2第四专题之
边城(节选)
山东省北镇中学 高胜军
高手支招之一——阅读方略
阅读有目的
△通过阅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尝试鉴赏淳朴的人情,体会人物之美。
△了解小说情节铺设上运用顺叙、补叙的叙述手法,在时间的回环往复中使作品情节衔接得天衣无缝的写作特点。
△欣赏作者将散文的笔法和诗歌的抒情因素导入小说之中的表达方式,学习鉴赏散文化的语言、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结合对文本后面链接的学习资料的研读,分析和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以达到深入了解文章主题的目的。
读前要热身
漫谈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 20—1 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我国许多地方都盛行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你见过赛龙舟的盛况吗?请翻开《边城》一文,让我们跟随沈从文到湘西。在那里,你将能走进湘西人赛龙舟的风俗,感受到湘西人淳朴的民性,感动于在那里发生的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知识应储备
●作者作品
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曾入本乡土著军队当兵。1923年到北京。1926年开始发表作品,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回北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1949年后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70余种。短篇小说《丈夫》 20—2 《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其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一定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识记字音
1.字音
傩送(nuó) 茶峒(dònɡ) 泅水(qiú) 氽着(tǔn) 鞶鼓(pán) 碧溪岨(jū) 喧阗(tián) 镇筸(ɡān) 糍粑(cí bā)
2.多音字
sè塞责 sì 似乎
塞 sāi塞车 似
sài边塞 shì 似的
●分辨字形
侮 欺侮 薄 薄雾 嘱 嘱咐 泊 停泊
晦 晦气 簿 簿册 瞩 瞩目 柏 松柏
●文题解读
《边城》是沈从文最具盛名的代表作。小说取材于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写了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与当地船总的儿子——天宝、傩送兄弟俩纯净的爱情纠葛、凄美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幅古朴又绚丽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