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90个字。
作文需重文外功
保康县马桥中学赵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最直接关涉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的开发。做得好,会植起一棵棵智慧之树,开满鲜艳花朵,结满芳香硕果;做的不好,则学生一提作文就“哼”,一交作文就拖,读着别人的文章难以触动心灵,置身生活却又麻木不仁。那么,怎样才能植起一棵棵智慧之树呢?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道出:“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他谈的虽是写诗,却与作文同一道理,我们不妨理解为“汝果欲学文,工夫在文外”。作为语文老师,与其喋喋不休的教学生一些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命题、怎样布局之类的文
内工夫,不如教他们练好文外工。
文外工,广义地说,包括生活积累、知识积累、思想认识、思维能力,以及兴趣、情感、习惯、内趋力等。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把它归结为四点:即多读、多观察、多思考、多写。
一、激励多读,培养阅读兴趣,为作文备料。
想写一手好文章,必须多读书,多积累,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古今中外的无数文学大师和思想大师无不是从“厚积”开始的。语文教师就应采用积极而灵活的方法激励学生,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通过大量的阅读浏览,学生自然而然会增加知识积累,丰富信息储量,熟悉语言运用。对于精彩的典型的能够产生共鸣的段落篇章,要让学生细细揣摩品味,认真思考钻研,甚至熟读成诵,留下深刻印象,若日后恰遇触发点便会发酵扩散,滋生再创造的欲望甚至内化成能力。仓廪实,府库充,作文也就不会有无“米”而炊之忧了。
我们山区的学生,因受经济、交通等条件的制约,最匮乏的就是书,有的学生上了六七年的学,读过的书除了教材而无其它,写作水平可想而知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发动全班学生带上档次有品位的书,经典名著更好,每人至少一本,多多益善,交换阅读。这样一来,学生就好像拥有了一个图书室,一个学期都不愁无书读了,我把“今天,你读书了吗?”写成标语贴在教室的墙上,用于提醒学生每日与书为友。读书,也要与积累相结合。只读不积累,就像一个人身入宝山,却空手而回。这样,即使“破万卷”,也不会形成较强的写作能力。我又指导学生积累,如教他们做卡片、编索引、写读书笔记,开展背诵经典名句的比赛。几个学期坚持下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终生受益的读书习惯,而且学生因为有了丰富的前期阅读准备,有了横向与纵向的比较、思考,对于作文的立意、选材、布局、语言等,颇受启发。
二、激起生活的热情,多观察,摄取生活中的美。
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写有真情实感的东西,但学生却常常对自己周边的人、事、景、物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学生去读好生活这本无字书,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从习以为常中发掘有价值的东西,感悟真情;从司空见惯里获得珍贵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