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题,约6550字。
粤教版必修二《鱼书》课时训练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活是最容易改变人的。近几年来,投身在都市的大洪炉中,思想习惯,不知不觉地逐渐改变,是变好了?是变坏了?自己也说不清,但有些习性的更易却显而易见。例如写信,我从前是很勤快的,现在却变得非常懒散因循。因为自己笔头日疏日远,朋友的来信也日见稀少,门前冷落,绿衣人踪迹久疏。偶然在风晨月夕,想起那些风流云散的故旧,便不禁引起一缕深沉的寂寞。
……
近代物质文明对人类的恩泽是可感的,因为它们填平了多少的人间缺陷,邮政的发明就是一种。因为它缩短了人类心灵的距离,天涯海角,变得近在咫尺。
人是情感的动物,或者因为长期融洽无间的相处,或者因为意气相投,一见如故,都会产生一种情感的丝缕,把双方的心牢牢地系在一起。但聚散无常,即使亲如家人,也难免彼此参商,天南地北,各奔前程。离情别绪,使人产生依恋和怀念,是很自然的事。有了殷勤的绿衣使者,形体隔绝的痛苦便可取偿于精神的密接。千里暌违,只要借几行雁羽,便能将一曲衷情,寄与远人,使彼此快如觌面。
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给朋友写信,接读朋友的来信,除了极少的例外,是一种难得的愉快。给远在他乡的友人写信,神驰心往,仿佛剪烛西窗,促膝长谈,心情畅适,近乎薄醉。故人久阔,忽然尺素飞来,那种乍来的喜慰,温暖的感觉,也很难找到近似的境界相比拟。漂泊异乡——尤其是流浪海外的游子,邮差就是客中最亲切的朋友;爱侣的情书,不用说是他们心目中的无价之宝了。报刊编辑看读者的来信,虽则素昧平生,也常可以领略些推心置腹、推诚相与之快。
写信不是著书立说,特定的读者限于一人。其中也许会有学问与理论的研讨辩难,多数总是为了交流情愫,互诉起居动定,娓娓而谈,笔致是真挚的,词意是恳切的,字里行间,感情自然流露,无拘无束。因此古今中外,不少私人的书简,竟成为文学的隽品。有些文学作品,也用书信的体裁写成。
1.根据提示填空。
(1)“朋友的来信也日见稀少,门前冷落,绿衣人踪迹久疏”一句,化用了____________的《琵琶行》里的语句。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远在他乡的友人写信,神驰心往,仿佛剪烛西窗,促膝长谈,心情畅适,近乎薄醉”一句,化用了唐代______________的《夜雨寄北》的语句,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人诗句的理解,从代用的语句语意中可以发现。
答案:(1)白居易 门前冷落鞍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
(2)李商隐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2.“因为它缩短了人类心灵的距离,天涯海角,变得近在咫尺”一句,在节选部分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个过渡句,是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过渡。
答案:这句话在节选部分中具有领起下文的作用。下文就是对书信这种作用的举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