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420字。
《“感动”话题作文修改》课堂实录
整理人:济南五中 孙衍博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篇文章,那就是我们班杨理同学的《点滴的感动》。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朗读、默读、浏览、精读……
师:边读边随手写点什么,圈点勾画都可以。
(教师巡视,并提示学生要以欣赏的眼光,抱着学习的态度去认真阅读文章,尊重作者文字和情感,真诚地写下自己的评语。)
师:读完了吗?差不多了吧?老规矩,让我们来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受。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以时间为线索,以感动为主题,感动贯穿全文,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一点一滴的感悟。
师:同意她的这种观点吗?以时间为线索。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以感动为线索。
师:以感动为线索,而不是以时间为线索,因为感动贯穿全文的始终。谁再谈读后的感受?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采用了镜头剪接的方式,把二、三、四段的三个事例贯穿在一起。
师:镜头剪接式,很好!
生:采用总分总形式,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师:结构严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生:这篇文章语言朴素平实,华而……
师:华而不实?差点说错了,别紧张。
生: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师:语言非常的朴实。点评到位。
生:我感觉这文章结构巧妙,细致地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季节和不同的人群中的感动,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生活非常细致。
师:你观察得也很仔细,能看出这么多的不同。
生:文章的结尾用了反问手法,引起读者的思考。
师:反问吗?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是设问?
师:设问吗?我们来区别一下这两种修辞的特点,设问自问自答,有回答吗?
生(齐声):没有。
师:反问呢?是答在问中,不需要回答,一般表达肯定意思。最后的“你呢”?符合这两种句子的特点吗?
生(齐声):不符合。
师:所以“你呢?”是一般疑问。
生:我认为文章的开头过于平淡,不能吸引读者。
师:有优点,有不足,不能吸引读者,看来开头是这篇文章的一个缺憾。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用词准确,比如第二段中“朝气”一词,既可以表示早晨清新的空气,也可以与下文孩子们的活动相呼应,表现他们的活力。
师:很好,用词准确,而且词语含义丰富。
生:我认为第二段选择的事例不典型,无法使读者感受到生命力的震撼。
师:请具体解释一下。
生:因为他选的事例写的是孩子们在春天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中玩耍,不如选择枯木逢春的例子更能给人以震撼。
师:选材的例子不够典型,原文当中有一个重点的词“震撼”,而所选材料无法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震撼”。
生:最后一个段落中的“你呢?”,可以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
师:很好,这是文章结尾的一个优点。难道同学们没有注意到这篇文章最精彩的一段吗?
生:我最喜欢倒数第二段,这一段有细节描写,把两位老人暮年的相依相偎表现得淋漓尽致,很让人感动。
师:相濡以沫。一幅具有童话色彩的老年依恋图,展现眼前。
师:没有补充了吗?……好了,我们可以达成共识,这篇文章的闪光点很多,不过也有值得修改的地方。现在就拿起你的笔,动手修改你擅长修改的地方吧。
(学生修改作文,教师巡视,并提示学生使用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