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中学2005届高三第二轮复习
语文训练题(一)
命题人:张 凡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炭疽 狙击 徂徕 含英咀华
B.泡桐 炮烙 鲍鱼 越俎代庖
C.签署 眼睑 收敛 水光潋滟
D.忏悔 纤夫 蹁跹 纤细无遗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装璜 震聋发聩 嘉奖 有则改之,无则加免
B.嘻闹 拾人牙惠 重叠 明修栈道,暗度陈沧
C.甄别 以老卖老 腊黄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D.藐视 湮没不闻 脚趾 鹬蚌相争,坐收渔利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亚洲经济的增长是通过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的大量 ,而不是通过有效管理和技术创新得以实现的。
②草案规定,建造建筑物,应当适当限制其高度并与相邻建筑物保持适当距离,不得 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
③他们认真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积极建言献计,为把宏伟纲领制定得更 、更富有前瞻性提出了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A.聚合 阻碍 周到 B.屯聚 阻碍 周全
C.屯聚 妨碍 周到 D.聚合 妨碍 周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历来,金庸武侠剧的主题音乐就是以经典和庸作同样擢发难数著称,不知道这次星工场的音乐又会如何?
B.学大智慧,做大智者,行止皆合度,而不必心劳日拙地搞各种的计策——弄不好就是阴谋诡计成癖。
C.尹明善未加思索就爽快地同意了这一提议,而徐明却虚与委蛇,没有明确表态是否愿意出席这次“论战”。
D.对待每次的演出他是那样的严肃认真,依据人物性格和故事情理精心创造,跟别人配搭丝丝入扣,不瘟不火,不任意抓哏,破坏剧情,取媚观众。
5.下列各句中,没看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已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中学生升学机会增多,高等教育的体系与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这既对现行高校招考制度提出了挑战,也为高考改革提供了锲机。
B.法院可以查封、扣压、冻结被执行人占有的动产、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
C.人力资源开发,一方面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充分发掘,另一方面则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发展与培养。
D.中国电影非常像换季的美人,急于抢时髦之先,换妆改颜,于是难免不顾自身条件强行起飞而遭到观众白眼的尴尬境地。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的艺术辩证法。
B.现在的生活如何继续,明年的学费怎么办,小王眼里充满忧郁。他说,“再贷不到款,这学就没法上了。”
C.我们只有认真总结学习经验——克服骄傲和自卑思想——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D.宿舍里的家当很简单:32元新买的草席和蚊帐,一床棉被,一个小四方形枕头是从家里
带过来的,曾陪他度过艰苦的高中生活。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一lO题。
侠文化中的“文化”观念,不是一个体现在正统化的经书典籍中记载的、可用简明的术语所确认的精神现象,而是一种历史存在与文学想象、社会体验与心理认证、当代视界与价值特指的不断地整合与融会的动态过程。
具有特指意义的“江湖”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可谓源远流长,而侠文化与其更有着最为直接的,乃至非其莫属的文化对位效应。事实上,“侠”与“江湖”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从来就是一种必然性的对应关系,“江湖”与“侠”的这种必然联系蕴涵着侠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特产的某些基本特征。侠文化话语所言说的江湖世界可以被指认为平民化的乌托邦,它存在于如下两个层面:其一,在“空间”和“人”的意义上,侠文化要营造虚构的“江湖”是正反乌托邦的合体,它一方面可能是与昏暗朝廷相对立的政治意义上的理想社会和代表正义、公道的侠客,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充满杀意和诡计的险恶空间以及被欲望所扭曲的兴风作浪者。其二,在心态的意义上,“狂欢”与“救赎”成为江湖乌托邦主题的二重奏。江湖世界的人物之所以向往并快意于现实之外的“江湖”生活,是因为他们只有身在“江湖”才能逞情使性、施展才华并体现出其最有可能的价值,而一入官场,再大的英雄豪杰也必须收心敛性,故难免顿失风采;与此同时,侠客之意义还在于为失序的江湖重新赋予秩序,竭尽个人之所能来拯救江湖世界的危机。于是在这两层意义上,侠文化构造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体现出充分的世俗关怀的理想空间和想象世界。也因为这样,中国早期武侠小说中的“江湖”经过无数说书人和小说家的渲染和表现已逐渐走出历史,演变成为一个带有象征色彩的文学世界。
问题的实质还在于,古代文学中作为侠客行侠仗义的活动场所的江湖世界最为理想化的表达无疑当推“水泊梁山”。如果说,古代小说中江湖世界主要是以正面乌托邦形象出现,而且其“狂欢”基调的凸现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救赎”的精神诉求,那么,圆满而充分地表达了侠文化中“江湖”的价值内涵的应该是“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