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中学2005届高三第二轮复习
语文训练题(三)
命题人:杜春元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皈依 贩卖 反诘 返璞归真
B.忖度 掣肘 衬托 助纣为虐
C.保镖 剽窃 漂泊 瓢泼大雨
D.纰漏 庇护 秕谷 比翼齐飞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沤吐 信笺 合家欢乐 久负盛名
B.联袂 隔阂 不假思索 名门望族
C.部署 题纲 勤勉有加 既往不纠
D.祛病 疏浚 独俱匠心 鞭僻入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巴黎的艺术家们风云际会,大展身手,其中的佼佼者, 在社会视线之上,成为熠熠生辉的明星。
(2)当时情况十分危急, 遇到警察才转危为安。
(3)小溪在月下缓缓地流淌,贴上耳朵去听,能够听见它们轻语时发出的 的水声。
(4)你这么容易冲动, 会发生许多麻烦事的,要学会有意克制情绪。
A.浮动 好在 叮叮咚咚 毕竟 B.躁动 幸亏 细细碎碎 毕竟
C.浮动 幸亏 细细碎碎 终究 D.躁动 好在 叮叮咚咚 终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在文学界声望极高,一言九鼎,你能得到他的赞许,这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荣誉。
B.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成为第一个夺得短距离径赛项目冠军的黄种人,这次登龙门之后,身价百倍。
C.他平时气冲斗牛,自负得很,吹嘘自己智勇双全,但到了真正打仗的时候,却胆小如鼠,脚底抹油。
D.台湾政治当局“台独”势力兴风作浪,企图分裂祖国,这种危言危行得到了国际社会和全体华人的猛烈谴责。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法官赫顿已经受命就英国政府是否篡改过去有关伊拉克情报独立调查。
B.要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社会就应当给所有的公民提供学习的机会,对在实践中学习、积累的才能和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同样给予承认。
C.由于经济落后、体制陈旧等各种因素,不少贫困地区的骨干教师纷纷跳槽,使得原本稀缺的优秀师资雪上加霜。
D.检察院通过立案调查,发现王斌在任区税务局局长的短短半年时间里,利用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法,竟然贪污了数百万元。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句是
A.一个认真的作者总是要弄清楚,他所引用的事实材料是否确实可靠?他所引用的文献材料是不是恰如原意?
B.我问他为什么代你收信的女士是这么一个怪名字,他说她就喜欢起得这么怪。
C.她笑眯眯地问:“这是中国货?”我点了点头。“样子很漂亮啊!”她象是称赞,又象是挖苦。
D.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他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 ——或者是有了什么预感了?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是孔子提出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它具有非常深刻的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美学内容,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它极其珍贵的内涵在当今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开掘。
“和而不同”首先是一个哲学命题。在先秦,“和”与“同”是两个使用得很多的范畴。“和”与“同”的区别最早见于两部古籍——《左传》与《国语》。在这两部书中,初步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还指出了“和”与“同”的三个区别:第一,“和”是众多的统一;“同”是单一的重复。第二,“和”的统一是化合,各种参与“和”的元素并不消失,事物原有的性质与形态均存在。第三,“和”具有创造性,“和”的统一产生新事物,故“和”是发展之本、前进之基、生长之根;而“同”只是同一事物的相加,不产生新事物,故不具备创造性、再生性、持续发展性。在“和”,一加一等于二,又大于二。而在“同”,一加一只是等于二。
“和而不同”在应用层面上,成为重要的伦理学原则。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这说的是交友的原则。朋友是重要的社会活动圈,如何交友,有许多重要的伦理原则。在伦理学上,“和”是原则性基础上的统一。既然是朋友,当然要互相帮助,不分彼此,但不能因为是朋友就什么都干。原则性是必须坚持的。朋友之间只是讲“同”,就没有原则了。好事做,坏事也做,如若朋友中有人陷入罪恶,其他的人就有可能同流合污。这些年揭发的反腐大案,基本上都是一窝一窝的,除了利益相关外,在交友原则上讲“同”不讲“和”也是重要的一条。孔子说得好:“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也是一种审美理想。作为美学命题,它不仅揭示了美的事物现象上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