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50个字。
《蜡烛》导学案课时:45×2
一、自主合作学习的目标:
1、熟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细节。
2、了解通讯这一新闻文体的特点;分析情节结构。
3、领悟人性善良的本质,体会向往和平的人民共有的深厚的感情。
二、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
1、朗读:①个体自主朗读——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利。
②小组互动朗读——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探究:①个体自主探究——“目标1、2、3”;标记出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
②小组互动探究——交流“自主探究”的结果;共同解决“个体”疑难问题。
3、展示:①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学习探究的结果和学习心得;提出本小组存在的疑难问题。
②共同探究解决各小组存在的疑难问题;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消化学习内容。
③评价(激励):解决问题的质量;小组合作的实效;发言者的表达效果……(小组内有一人掉队,该小组不得分;小组成员都优秀得满分5)
三、导学内容与学习步骤:
(一)营造氛围,导入学习: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在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目睹那悲壮而崇高的一幕,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激情:《蜡烛》故事情节虽然简单,却是一篇极富感染力的战地通讯。作者通过对惨烈的背景、细腻的动作、崇高的情感的极力渲染,热情的赞美了南斯拉夫的一位老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的深沉的爱,尽情的讴歌了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的崇高的情谊。
(二)预习之一:个体快读,在文中给下列字注音:地窖拂晓耸立
灯芯匍匐瓦砾舀出灼烧腋窝肃穆鞠躬
(三)预习之二:个体细读,探究理解实现“目标1、2、3”,在课文相关的空白处写出你的探究理解结果:
1、梳理结构:(在文中标记,并归纳大意)
2、与《新闻两则》比较,认识通讯的特点。(板书)
3、能复述故事情节,归纳出贯穿全文的感情。
4、整理出文章中共几次写到炮火、几次写老妇人的黑色围巾、写了老妇人的哪些动作、几次写闪烁的蜡烛?(在文中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并解答下面问题)
①11次炮火描写,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②反复6次描写蜡烛,突出了蜡烛怎样的意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