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19张,文字资源约10510字。
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
知识阅读
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歌的艺术形象,即诗人从审美理想的立场出发,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和生活图画。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就诗歌的形象而言,偏重叙事的诗歌主要指人物形象,偏重抒情的诗歌则多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偏重写景的诗歌偏向于意象与物象。
类型 举例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的隐者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抱负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矢志报国、
慷慨愤世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友人送别、
思念故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献身边塞、
反对征伐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爱恨情长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2.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