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8张,散文阅读之巧读课件,附有电视散文《石缝间的生命》时长10分02秒,配套教案约3160字,指导性强。

  岚山一中09级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系列讲义(散文类)
  之一: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一、考点阐释:
  所谓“作品结构”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结构、线索、脉络、层次与段落过渡照应、开头与结尾。文章的结构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想,这里的思路是指作者写作时思维发展的线索,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一篇文章的结构是写作思路的体现。而考题也是以要求考生分析思路为考查形式的。
  所谓“作品的主题”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即作者要告诉人们的最主要的意思,包含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对主题的概括必须立足于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与把握。
  对于散文来说,分析把握文章结构,主要体现在分析句段的作用和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二、教学目的:
  1、阅读方法——结构法的具体操作与实施,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2、归纳文章中心主旨。
  3、行文思路题与段落作用题的练习。                                                             
  三、结构阅读法的具体操作与实践
  有些文章的结构是极富有层次感的,它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是读者深入理解文章中心的突破点。只要读者能简单勾勒出文章的大体结构图,从而分析文章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文章的中心是容易彰显出来的。考生也就能读懂了文章。这是阅读理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下面就两篇文章谈一下如何从文章的结构入手去读懂文章,并把我文章中心主旨。
  (一)石缝间的生命
  ①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②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
  3. 正反维度
  “正”是对事物作肯定,“反”则是对事物作否定。面对“绿色生活”,我们应该肯定“绿色”的“生活”,否定“非绿色”的“生活”。“正”与“反”是对立统一的,每道作文题,我们都要从“正”“反”两方面选择写作内容,以使行文全面深刻而富有厚度。
  用“六项技巧”速成草稿
  1. 借用议论程式说理
  说理有议论程式可依,比如“正面说”“反面议”“找证明”“驳异议”等。议论文打草稿时,可以借助这样的议论程式行文。比如“品味时尚”,“正面说”为“只有品味时尚,认识时尚,才能在意识上区别孰优孰劣,在行动上选择孰行孰止”。“反面议”为“如果不品味时尚,就不能认识、了解与区别时尚,或盲目跟风,为不良时尚之风所迷惑;或一味拒绝,成为与世隔绝的‘套中人’”。“找证明”是为“正面说”“反面议”“驳异议”找论据。上文“正面说”后面可以找一个证明,“就说中学生的脖子吧,冬天有人穿着新式‘低领’,夏天有人喜欢挂一个玉观音,这些时尚大可不必追求……其实都是不会品味与思考的结果”。“驳异议”,是另外树立一个与论点相反的观点,予以批评。仍接在上文“正面说”后面写道,“有人认为,流行的总是合理的,时尚的总是应该的,有什么必要还要在时尚之中区别好丑来……其实,契诃夫早就运用归谬法反问过,‘感冒也是流行的,你也喜欢感冒吗?’”如此借用几个程式议论说理,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 切开事情横面开头
  考生写记叙文,总喜欢“从头说起”,甚至想把“六要素”交代清楚。其实大可不必,可以“切开”事情的“横断面”开头。比如“难题”,有考生先交代六十多岁的幺叔是“我”的邻居,因为今年春天进城买化肥,要背一包八十斤的化肥回家。“我”看他着实吃力,就找汽车把他送回家,现在他为了还人情送猪肉给“我”。无疑有拖沓冗长与平铺直叙之嫌。后来这个考生从“横面”切开,直接以幺叔到“我”家里来敲门开头,其他内容在全文叙事之中进行交代。这样处理,缩减了篇幅,节约了文字,加快了行文。
  3. 依据相关线索提取
  打草稿最怕行文中断,思维堵塞。这时可以借助相关线索,打开思路。比如:经验线,包括高考例文、同学范文、校报佳作等典范作文;学科线,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气象学等自然科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学科;课文线,包括小学、初中与高中学习过的课文;生活线,包括衣食住行、交友与学习、工作与休息、网络与影视等;空间线,包括家庭与亲戚、邻居与路人、村庄与社区、家乡与社会、国内与国际等。
  4. 跳过疑难片段
  如果通过线索回想,也不能激活出适合的内容来,不妨跳过疑难片段,继续写下去。不能因此“停滞不前”,影响行文速度。
  5. 省略熟悉语句
  为了提高草稿写作的速度,可以省略一些熟悉的短语或句子,暂以代码(相关词语)代替。然后在誊写的时候,根据“代码”予以补充。比如下面一段文字:
  自古以来,有多少英雄,因为张狂而辉煌一生;又有多少凡人,因为不狂而默默无闻。秦始皇、曹操应该是人所共知的英雄吧。其实完全是他们骨子里的那份狂气,使之成为彪炳青史的英雄。虽然他们也有一些致命弱点,曹操生性多疑,秦始皇性格残暴。但是,他们都特别善于张狂自己的长处。试想,如果秦始皇只顾克服自己残暴的缺点,能成为统一中国的“凯撒大帝”吗?如果曹操总是努力改变自己多疑的性格,他能够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吗?
  打草稿时可以省略为:
  “自古……多少英雄,因为张狂而……一生;……凡人,因为不狂而默……。秦、曹应是人所共知的。其实完全靠……狂气,使他们成为彪……英雄。虽他们……,曹……疑,秦……暴。但是,他们都特别……的长处。试想,如秦……克服……缺点,能成为统一中国的‘凯……’吗?如果曹总是努力改……多疑……,他能够在残……斗争中……自己吗?”
  上文本应写200多字,草稿则可省略为150多字。
  6. 记录精彩灵感
  写作思维是奇怪的,常常在紧张思考过程中出现一些稍纵即逝的灵感。这时有必要用代码把它们记在草稿纸上,以备后面修改补充。
  凭“个人强项”打造亮点
  歌德说过,伟大的人物就在于把他的长处发挥到极致。根据作文亮点易于提高作文分数的阅卷实际,考生应该充分挖掘自身写作潜能,张扬个人强项,打造作文亮点。根据满分作文的特点,笔者列举如下九大亮点,以供考生训练参考。
  1. 开篇诱人
  首先要认真写好开头,开头出彩通篇闪耀,因为“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李渔语)。可设置疑问,吊起人们的胃口;可用修辞手法,营造一种氛围;可独白或对话抒情,拨动读者的心弦;可引用警句,使文字精炼深刻。总之,入题要快,迅速表现文章内容,“过场”不能长。议论文应尽快进入说理,“缩万里于尺幅,摄百态于笔端”;记叙文则要像演戏一样“早点开演”,叙事不妨横断面切入。
  2. 结尾蕴藉
  结尾是文章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几乎每个阅卷老师都会关注结尾。结尾写得不好,会使结构松弛,篇章失色;写得好,则能使文章浑然天成,大添异彩,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效。结尾应如元人乔梦符所说的“豹尾”。既短小精悍,刚劲有力,又富有魅力,耐人寻味。诸如使用“以景结情”“戛然而止”“警策升华”等艺术方法。
  3. 思想深刻
  思想深刻,在于作者思他人之未所思,言他人之未能言。比如《创造与成功》这一作文,绝大多数考生都认为成功取决于“刻苦勤奋”“抓住机遇”“张扬天赋”,而有一位考生则认为“创造源于创造者对世界的爱”,正是由于有了这种爱才能“刻苦勤奋”“抓住机遇”“张扬天赋”。这一深刻的立意使得他的作文出类拔萃。另外,“反弹琵琶”也是促使思想深刻的常见方法。
  4. 大气磅礴
  “文以气为主”,中国的古文大家都追求文章的大气。庄子之文汪洋恣肆,孟子之文雄辩滔滔,贾谊之文气势磅礴,让人读后有境界开阔、痛快淋漓之感。高考作文,如能写出一点这样的大气,便能打动阅卷老师。一些风靡全国的满分作文如《永远令人陶醉的王朝》《问灵魂》《舍一朝风月,得万古长空》都是大气磅礴、豪气冲天的。怎样才能写出这种大气之文呢?最关键的在于抓住一个“大”字,如大题材、大主题、大境界、大智慧、大意象、大精神等。
  5. 选材神奇
  一下子就想到的材料,往往也是别人容易想到的,不要轻易选用;稍加思考就能想到的材料,也别着急使用;再三思考之后敲定的材料,才是独特有效与神奇的。选择神奇的材料需要慧眼识珠的本领与“好中选优”的目光,不能以“捡到篮里就是菜”的态度来敷衍。
  6. 文化丰富
  文化丰富的作文可以称为“文化作文”,文化作文按其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诗词底蕴、历史底蕴、文学底蕴、民俗底蕴、文言底蕴等。写这类作文首先要有文化意识,比如观察事物,看炊烟,可感觉它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观黄昏,可觉得千古晚霞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沧桑。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意象,如柳、菊花、莲、夕阳、燕子、月亮等都有典型的文化意义。它们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生成的约定俗成的文化载体,适当时机可以写进我们的作文,以丰富文化内涵。
  7. 彩线串珠
  写进作文的内容,无论人、事、物、理,都是应该按照特定规律存在的,而线索,就是组织这些内容的重要载体。线索有利于展开文章内容,有利于表达中心意思,有利于严谨文章结构。能否运用线索组织材料?组织的效果如何?是衡量中学生作文能力的试金石。阅卷教师也很看重这一点。非常可惜的是,每年高考众多考生写作文,很少有人注意设置线索。因此,我们下笔之前要想清楚,动笔之时要写正确,修改之时要弄明白,以使文章线索分明,条理清楚。
  8. 感情真挚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而辞发”。在高考作文中,情感是连接考生与阅卷老师的桥梁,情感是碰撞出阅卷老师心灵火花的电石,考生只有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阅卷老师喜怒哀乐的琴弦,才能获得强烈的共鸣。若能让阅卷老师的眼眶中溢出泪水,何愁得不到高分?考生应该对生活、客观现象充满热情;应该关心时代,投身社会,热爱生活,关注自然;要展开联想,进入想象,把情感充分激发起来。考生既要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又要提炼与升华这种感受,以达到既打动自己,更打动别人的目的。
  9. 文采斐然
  作家裴定说过:“有结构不完整的好作品,但语言失败而成为好作品的却不曾有过。”这充分表明语言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高考作文的语言若生动形象、富有文采,那么,阅卷老师在心里就会说:“这么好的文采,不高一点给分不行啊!”语言出彩,不一定是堆砌辞藻,有时远距离联想也能写出征服阅卷老师的语言来。如有一篇《绿色生活》这样写道:“我放慢脚步,生怕踩疼了这条古巷。”“我无法想象热闹的城市上空漂浮着多少浮躁不安的灵魂,它们像一个个野游的孩子,不知何去何从。”这种由远距离联想而形成的诗一般的语句,怎能不让阅卷老师叫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