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560个字。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之《散文阅读》教案
【考点导航】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之后,各地中考散文作品阅读试题更加注重综合性语文素养的考查,拓宽了广度,加深了深度。注重语言评析,强调整体感悟:考查的内容多为关键句的含意与作用的品析;考查的形式多为填写题和解答题。强调阅读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强调入境,强调发自内心的感受和体验,题型为问答题,设题方式为开放题或半开放题。预计这类题会大量出现,要充分重视。以散文中思想漫谈为重点,难点是把握作者情感。复习要注意结合贴近考生生活的文章,特别是与课文内容相关或相似的时文、美文。
【复习指要】
一.关于散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其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广义的散文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杂文等。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这里说的散文,是狭义的散文,一般称作抒情散文;五四时期,曾有“美文”“小品文”和“随笔”之称;当代又有人称之为“艺术散文”。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式而言。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描述与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
二. 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2)记叙散文:——是以记人、叙事为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通过对人物经理、言行、事件发展变化的描述和对环境、场面的摹写,来传情达意。它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
(3)议论散文:——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特点,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它属于文学作品,不是议论文。因为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推理表达,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成文。它与一般性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也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
三. .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联想、衬托、对比等。
(1) 象征的特点是“托义于物”,即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来表达某种人或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以激发人们的感情。运用象征手法,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象征体与本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或相关性。
(2)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或两种事物在空间或时间接近的基础上产生联想,或两种不同事物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相似所展开的联想。运用联想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力求自然,合乎情理。
(3)衬托以他体陪衬本体的写作方法,本体与他体有主次之分。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又叫陪衬,是用同类事物来衬托;二是反衬,是用相反的事情来衬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