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张。设计新颖,图文并茂,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学 校
大兴区第一职业学校
授课班级
10电商
学 科
语 文
授课时间
2011年5月
教 师
高 玉 敏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 题
风 景 谈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习本文在写作中充分占有材料,提炼、确立文章中心的方法。
3.学习通过联想准确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
4.学习在阅读中抓住画龙点睛的语句,准确概括文章中心的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和分析本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本文画面的分析,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才是最伟大的”,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重 点
同“知识目标”
教学用具
多媒体
难 点
同“能力目标”
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 导入
由两组图片的对比引出对风景的理解。
二、 讲授新课
(一) 作者介绍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现代杰出文学家,“五四”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蚀》、《子夜》;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短篇小说《林家铺子》等。《子夜》是其代表作。
(二) 背景解说
本文写于1940年10月,茅盾夫妇随董必武专车,从延安出发,来到重庆,在枣子岚垭,写下了这篇文章。
(三)整体感知
问题一:本文描绘了六幅画面,比较一下看六幅画面有哪些相同之处?
明确:都是自然风景加上人的活动。
分组讨论:
作者描绘了六幅图画,结合每一幅画面的自然风景和人的活动,给它们分别起一个恰当的名称(限用四个字)。
教师提示:沙漠驼铃 高原归耕 延河声喧
石洞学习 桃园小憩 北国晨号
(四)赏析第一幅画面
1.学生齐读第一幅画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