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小题,约10700字。

  鹤岗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人:鹤岗一中王雷  审题人:金秋滨
  一、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3题。(9分)
  略论思维的“惰性”
  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把握它的发展规律,从而预见未来。爱因斯坦依据广义相对论作出的光线偏折、引力红移、引力辐射等科学预言,马克思依据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表明了人类的思维具有多么惊人的科学预见性!不仅如此,人类的思维还能能动地指导实践,成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现代化水平,充分显示了被恩格斯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类思维的巨大威力!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人类的思维除了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面外,又有保守性和“惰性”的一面;它既能跑到实践的前面去指导实践,又常常会落后于实践而限制新事物发展。毛泽东同志曾列举当年游击战争的例子说:当斗争发展使我们离开山头跑向平地后,“我们的身子早已下山了,但是我们的思想依然还是在山上”。这种思想落后于存在的现象,除去客观因素外,正是思维“惰性”的反映。自然界的物体有一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惯性”,因此静止的东西你要让它动起来必须下大力,而运动着的东西你要让它停下来也必须花大劲。人们的思想也往往这样:当一种新事物、新理论刚刚出世时,总会受到各方面的挑剔和反对,许多新发现往往就这样被窒息于呱呱坠地之时;可是,对于已经流行的观点,即使有弊病也很难纠正。贝佛里奇在列举科学史上许多这样的事例后说:人具有一种“对新设想的抗拒心理”。席勒在谈到这种抗拒心理时甚至这样说:“这种惰性可被列为大自然的一项基本‘法则’。”
  形成这种思维“惰性”的心理因素有三个。一是因循守旧。人脑有一种依据业已流行的传统观念,而不是依据面前的新情况作判断、论是非的强烈倾向。当普朗克实际上已经冲破经典物理学框框,提出量子假说,向着微观世界迈步时,他却“作茧自缚”,仍然抱着传统的观念不放,力图把自己的新理论纳入经典物理学的轨道,结果徒劳无益。而爱因斯坦正是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辐射和吸收上,创立了光的量子学说,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二是迷信权威。伽利略发现的“摆动定律”和“落体定律”,所以遭到那么多人的讥笑和反对,就是因为他推翻了被奉为权威的亚里斯多德的“摆幅短,需时少”和“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的错误观点。为此,伽利略深有感触地说:“这些人甘心情愿做亚里斯多德的奴隶,把他的什么话都奉为圣旨,一点不能违反。”三是怕犯错误。德国化学家维勒在从无机原料合成有机尿素后,却在有机化学面前却步了。其原因,在他给老师的信里说得很清楚:有机化学就像是一片“原始热带森林”,是“一片狰狞的、无边无际的、使人没法逃得出来的丛莽,也使人非常害怕走进去”。看来,正是胆怯和害怕出错扼杀了维勒的创造性思维,使他畏缩不前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说得好:“科学的存在全靠它的新发现,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便死了!”扼杀了创造性思维,也就扼杀了科学的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是项开创性工作,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就要破除思维的“惰性”。倘若只会顺着权威的思路和传统的观念去想,只会进行再生性的和习惯性的思维,那么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有开拓和进展。唯有跳出前人的思维窠臼,破除因循守旧、迷信权威、害怕出错等“惰性”心理,才能充分发挥思维的能动性,使创造性思维的灿烂花朵盛开,杰出丰硕的果实。
  1.下列对“思维惰性”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思维常常会落后于实践而限制新事物发展的心理特征。
  B.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把握它的发展规律,从而预见未来。
  C.人具有一种“对新设想的抗拒心理”,“这种惰性可被列为大自然的一项基本‘法则’”。
  D.人类的思维还能能动地指导实践,成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二、古代诗文阅读(39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孟业字敬业,钜鹿安国人也。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业,拒而不受。行台郎中郭秀甚相礼接,方欲荐之,会秀卒。魏彭城王韶,齐神武之婿也,拜定州刺史,除业为典签。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未几,仁之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惟有孟业,愿专任之,余人不可信也。”又与业别,执手曰:“今我出都,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惟正与直,愿君自勉。”业惟有一马,瘦死,韶以业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相酬。业固辞不敢,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对曰:“业为典签,州中要职,诸人欲相贿赡,止患无方便耳。今唤食肉,恐致敛,有损声名,所以仰违明教。”后未旬日,韶左右王四德、董惟金并以马死托肉,为长史裴英起密启,神武有书与韶,大致诮让。业寻被谮,出外行县事。后神武书责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乃令出外也!”及韶代下,业亦随还,赠送一无所受。仁之后为西兖州,临别谓吏部郎中崔暹曰:“贵州人士,惟有孟业,铨举之次,不可忘也。”暹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使刘西衮如此钦叹?”业答曰:“惟知自修也。”皇建二年,累迁东郡太守,以宽惠著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